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以過硬本領書寫忠誠擔當 ——記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泗縣縣委書記張志強
2021-07-03 11:16:1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

  2015年,安徽省宿州市泗縣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泗縣順利通過了國家摘帽驗收,成功摘下了貧困縣的帽子,此後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並連續3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

  短短幾年,泗縣發生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而這一切與一個人密不可分。這個人,就是2015年1月開始出任泗縣縣委書記的張志強。

  脫貧攻堅踐使命

  張志強深知脫貧攻堅責任重大。一到泗縣,他就琢磨,泗縣要脫貧,首先要把工作路徑找准,把內生動力解決好。

  上任半個月,張志強就走遍全縣所有鄉鎮,與縣四大班子、老領導、部門負責人逐個談心。他還利用3個月時間,帶領縣鄉乾部進村入戶大走訪大調研,形成了精准脫貧總體規劃和行動方案。

  路徑舉措明確了,誰來乾?張志強從派駐村工作隊入手,把最能『打仗』的人選派下去,讓組織強起來,乾部乾起來,群眾動起來。為了立起群眾『精氣神』,念好鄉村『治理經』,他創新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愛心超市』『法治+扶貧』等,激發內生動力。他還將扶貧例會搬到鎮村開,讓村乾部講、讓扶貧小組長講、讓貧困戶講,在全縣形成扛責衝鋒、盡銳出戰的磅礡攻勢。

  認識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後,張志強啟動實施『農民工回歸工程』,推動外出就業有序對接,居家就業更加充分。實施『百果園、花世界、綠泗州』工程,培育10個萬畝特色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扶貧基地221個,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技能。

  針對全縣因病因殘致貧率近70%,他推行貧困戶住院『一站式』結算、『一托五』村級養老托殘模式,成功破解這一難題。

  縣域振興善作為

  『泗縣這幾年的變化,真是令人驚嘆!』說起這些變化,大家都贊嘆縣委的系統觀念、超前謀劃。張志強帶頭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總是先把中央精神吃透,再轉化為切實舉措,為大家指路子、教方法,形成一整套推進機制。

  脫貧的根本出路在縣域發展,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也在縣域發展。張志強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抓頂層設計,確立了『全市爭第一、全省爭上游、全面達小康』奮斗目標,明確了『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引進長三角地區企業148家,推動汽車零部件、農機裝備等成為全縣發展主導產業。泗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位居全省前列,綜合考核連續5年榮獲全市第一。

  『大乾小難,小乾大難,不乾真難,乾就不難!』張志強帶領全縣乾部堅持打基礎、管長遠、增後勁。泗許高速、徐明高速全線通車,通用機場、合新高鐵開工建設,全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縣、國家紡織服裝外貿轉型昇級基地、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28項國家級試點示范,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打牢了基礎。

  民生路上傾真情

  走進泗縣清水灣景苑小區,花園式的景觀、完善的基礎設施讓人心情愉悅。而在6年前,這裡還是泗縣最大的棚戶區,房屋破舊,污水橫流。像這樣的棚戶區,當時全縣有幾十個。

  『群眾的居住環境改善不了,還怎麼談發展、談民生?』張志強下決心實施棚戶區改造,並提出了最佳位置、最優環境、最好質量、最佳服務、最快速度『五最』安置房建設標准,得到群眾極大的支持擁護,更受到安徽省政府的獎勵表彰。

  為解決『本地看病難、外地看病貴』這一民生問題,張志強主動到國內一流三甲醫院談合作,3所縣級醫院分別與省內外知名醫院實現托管式合作。如今,縣鄉村三級醫療水平整體提昇,榮獲全國健康促進示范縣、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縣……『要看病到泗縣』成了周邊地區群眾的共識。

  民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一點都不能馬虎松懈。為解決進城落戶群眾『入學難』問題,新建改擴建城區中小學16所、幼兒園12所,增加學位3.5萬個;針對『就業難』,構建『4+3』就業模式;養老、環保、信訪、常態化疫情防控……張志強說:『發展的本質是為了人民,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乾好泗縣的事,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就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最生動體現。張志強沒有豪言壯語,始終以對黨的赤誠,牢記『國之大者』,以實際行動、過硬本領踐行著忠誠乾淨擔當。

  (本報記者 羅旭)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