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記者宋瑞、劉惟真、栗雅婷) 太陽能光伏板、電動汽車充電樁、雨水儲存地基……在一系列節能設計與技術的支橕下,一間『零碳小屋』的能耗需求比普通住宅低約75%。這僅僅是24日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召開的『中國建築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築博覽會』上展示的一項綠色建築創新成果。環保理念賦能,中國建築行業整體向『綠』蝶變。
建築材料向綠『轉身』
看不到嘈雜的施工場景,聞不到涂料的刺鼻氣味……如今,走進許多建築工地,不再是粉塵漫天。
在中建裝飾集團所屬東方裝飾的展廳裡,一間公寓樣板間18小時便組裝完成,全流程無需用到水、泥沙和其他一些傳統建材,裝配式組裝讓房間『無塵』的同時,大大節約了建材成本。
樣板間裡的壁紙也『別有門道』,東方裝飾項目經理馬文彬介紹,『屋裡的壁紙都采用了糯米膠,原材料是食用糯米,天然又環保。』

博覽會上一間『零碳小屋』吸引了不少觀眾關注(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惟真攝
在中晶建材集團的展廳裡,幾米高的大理石板材在燈光的照射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木紋板材排列整齊,用手觸摸還可以感受到木頭的紋理,而這些造型逼真的板材花紋其實都是3D打印出來的。
中晶建材集團產品技術研究所總監張博介紹,『我們的板材主要由硅質和鈣質材料組成,不用開山采石、砍伐樹木,就能實現石紋和木紋的裝飾效果。』
板材的原材料還有哪些?張博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霧霾。『我們通過收集化工單位的霧霾粉塵,和硅質、鈣質相結合,加工成板材,從而實現污染物的再利用。』
裝配式建築重塑建築方式
預制陽臺板、預制外牆板、預制樓梯板……在現代建築及裝配式建築展館,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建築裝配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不少『重量級產品』頗為吸睛。
該公司建築部品分公司生產計劃部部長段紅亮介紹,裝配式建築是采用標准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的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將預制產品運到現場後,現場工人只需進行吊裝組合,就能夠像拼積木一樣,快速完成建築工程。
『和傳統建築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方式節省了大量時間和人力,工人僅用約五天就能蓋起一層樓,比之前的施工時間縮短了近一半。』段紅亮說,通過采用先進建築技術,企業不僅能對構件的生產工藝、進度等進行精准控制,還能降低木材使用量、提高模具周轉頻次,進而減少材料浪費。
以往塵土飛揚的工地也由此變得更加『綠色』。『省去了現場攪拌混凝土的環節,工地上廢液、廢渣的排放也有所減少。一些廢料在預制產品生產階段就能在工廠內得到集中控制處理,更加節能環保。』段紅亮說。

6月24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館,觀眾在參觀中建八局展廳內的建築3D打印機器人。新華社記者趙子碩攝
施工也有『充電寶』?中建裝飾集團所屬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的『小黃蜂』『電小黑』兩款施工移動電源有效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的『斷電問題』。
該公司北方大區總工紀曉鵬說:『兩款移動電源配合充電式無塵機具,可以減少現場施工造成的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粉塵污染,還有效解決了外幕牆工程、腳手架、吊籃等復雜施工條件用電難題。』
在天津市靜海區,采用鋼結構模塊建築體系的『尚林苑』就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天津市靜海區住房和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恩介紹,該項目由314個箱體模塊組成,預制裝配率達90%以上。
綠色融入建築『細胞』
智能天窗、窗簾、照明及暖通空調系統都可以在一個智能平臺上集成控制,雅致的不對稱屋面增加了屋面光伏面積……一間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牽頭設計、首次亮相的R-CELLS未來智慧小屋很是搶眼。
『「R」代表「可持續」,而「CELLS」則是借鑒生物細胞自組織、自適應、自循環等特點,希望我們設計的建築像細胞一樣,智慧地響應環境變化、能夠多樣復制。』該項目負責人、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楊崴說。
楊崴介紹,根據能耗模擬數值測算,在未來50年裡,建築光伏發電和構建回收利用所減少的碳排放預計將超過建築物化碳排放和運行過程中的用電碳排放之和,實現建築生命周期負碳排放。

圖為R-CELLS未來智慧小屋內一景(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惟真攝
在東方裝飾的展廳裡,一間搭載智能燈光控制系統、智能窗簾控制、節水設施的樣板間,可以通過智能控制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該公司科技部經理王暉說:『顧客可以調整起夜、休息等模式,控制燈具亮度、窗簾開關,在生活細微處控制能耗。』
其實,綠色建築理念不僅體現在『小家』,更延伸到了許多大型建築項目的每一個『細胞』。作為此次展會的展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本身就是綠色、低碳、環保的典范項目,國家會展中心(天津)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總經理助理郭濟語說,展館運用了88項低碳環保節能技術,屋面覆蓋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全年發電量可達1500多萬度,『展館內的地源熱泵系統可以利用淺層地熱能源給場館進行供熱和制冷,可以代替22%以上的常規能源。雨水的有效收集及再利用可實現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通過材料優化、降低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可實現年減少碳排放1萬噸。』
如今,越來越多的建築項目將綠色環保作為建築設計的重要元素。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俊說,綠色建築是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綠色建築從快速發展到轉型昇級,已經形成了量質齊昇的發展態勢。未來建築行業將以綠色建築為載體,融合健康、低碳、智慧的技術措施,推動我國綠色建築實現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