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級天團來了!』『月球土壤要在香港公開展覽!』
神舟十二號發射成功,再次喚起香港同胞對國家航天事業的關注和熱情。6月22日下午,負責『長征』『神舟』『北斗』『天問』『嫦娥』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科學家團隊抵達香港。6月23日,『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在港開講。接下來,科學家們將赴香港高校和中學作多場講座,並參加『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
這麼多頂尖科學家來到香江,分享星辰大海的科學夢想和奮斗歷程,在香港掀起一股『航天熱』。
院士講述深入淺出
『時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動,由香港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中國科協、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辦。首場講座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
23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等6位科學家到訪香港理工大學,戚發軔作了題為《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的講座。
戚院士深入淺出,引導聽眾尤其青年學生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他從天是什麼、天在哪兒、我們為什麼要上天說起,講到中國航天人在黨的領導下攻堅克難,實現質的飛躍的不平凡歷程,也展望了航天科技的未來前景。他還表示,真誠希望有更多香港青年投身到國家航天事業中來。
在談到『兩彈一星』精神時,戚院士動情地說:『我們那一代人有過中國落後挨打受欺壓的慘痛經歷,都愛國,甘願為國家強大做奉獻。一個人只有有了愛,纔能把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人最高尚、最偉大的愛,就是愛這個國家。』
香港學生深受啟發
在香港理工大學的整場報告中,88歲高齡的戚發軔院士不看講稿,沒有休息,一直飽含深情地講述著。他曾多次來香港,『到香港交流,我深刻感受到,祖國航天科技的每一次成功,香港市民都歡欣鼓舞,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支持令我非常感動。』
散場時,來自多所香港學校的學生表示,講座讓他們深受啟發,激勵他們追逐夢想。漢華中學黃同學說:『太震撼了!剛開始看祖國航天成就的短片時,我就已經「眼濕濕」了。講座特別有料!』
與3位朋友相邀前來的史子弘是一位碩士生。她說:『戚院士面對挫折不退縮,吸取教訓,反反復復做實驗的精神讓我很感動。我要向他們看齊,做好課題研究。』
即將進入香港理工大學攻讀博士的周思琦說:『今天長了不少知識。每個人只要把崗位工作做好了,就是愛國。我會把鼓勵化作動力,更加努力學習。』
香港航天學會會長雷健泉最近正忙著開設暑期航天興趣班。他表示,自從國家航天事業不斷取得突破,『我們的會員多了不少。』
科研合作寫下佳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香港有著深厚的緣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和紫荊區旗,正是我們用返回式衛星搭載後贈送給香港特區政府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副院長趙小津介紹。
香港理工大學自2010年起便積極投入國家航天項目。該校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帶領團隊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是2013年的嫦娥三號和2019年的嫦娥四號科研任務的組成部分。
『嫦娥五號探月、天問一號「探火」,我們都很榮幸參與了。』容啟亮說,團隊研發的裝置,幫助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月表采樣返回任務,為天問一號任務研制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為探測器著陸火星提供了支持。
趙小津告訴記者,容啟亮團隊的研制難度非常大,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要完成交付,各個環節不能出紕漏。香港團隊曾凌晨5點抵達零下十幾攝氏度的蘭州、長春,來不及休息就立即進入實驗室跟進試驗進度。試驗最緊張的時候,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還有吳波教授團隊,協助五院開展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著陸區地形地貌分析……
這次赴港交流的團隊中,還有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王婧雨、李龍等5名優秀青年代表,均與香港高校開展過合作,或有赴港學習的經歷。
據香港理工大學介紹,該校越來越多科研人員參與到祖國航天事業中,前不久該校成立了『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匯集多領域專家加強研發。
23日下午,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在香港大學作了題為《九天攬月》的講座,介紹祖國探月工程,受到學生們歡迎。由嫦娥五號探測器采樣取回的部分月球土壤已隨科學家團隊赴港,將於26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與公眾見面。香港『航天熱』,正在延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