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人民領袖?端午節 跟習近平一起感受千年回響
2021-06-14 16:22:25 來源:央視網  作者:

  歲至端陽,粽香裊裊,又念屈原。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千百年來,屈原愛國懮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通過一首首詩詞,穿越歲月長河傳唱至今。

  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提及屈原,並引用屈原詩作中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情言志,勉勵無數與屈原血脈相同、志同道合的中華兒女奮然前行,激蕩起跨越千年的共鳴。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2018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屈原站在歷史的上游為後世奏響的『理想』與『追求』的千古強音,飽含著對高潔美德的堅守和對祖國故土的眷念,更體現著詩人追求光明的堅定信念。

  新時代,科學技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之源,科技制高點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在科技與創新成為世界關注點的大背景下,建設科技大國、科技強國,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成為推動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表達中國堅持走科技自主創新之路的信念,這是中國發展必須關注的重點,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心之所善』。

  面對國內外的重重困難與阻礙,面對創新過程中的跌宕與艱險,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定決心,乘科技之騏驥,駟創新之玉虯,纔能取得新時代中國『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的飛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16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號召全黨同志不忘初心,勇於變革創新,繼續前進。

  2300多年前,屈原『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求索宏遠、抽象,是哲人的『終極之問』。當下國人的求索明確、具象,是有的放矢地推進改革創新。

  『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在長期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求索創新的巨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大幕拉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改革蹄疾步穩,向深水區推進,惠及人民。面向世界,我國主動作為、奮發有為,率先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勤勞的中國人民以探索進取的勇氣和氣吞山河的豪氣,在改革創新的路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改革強歌!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改革創新之路向來荊棘叢生,這更要求我們有敢闖敢乾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向著『餘心之所善』上下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吟誦屈原悲嘆民生不興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一生一心為民、體恤蒼生,他詩作中的愛民、懮民之思,時隔千年,依然能夠引起今人的共鳴。『我將無我,不負人民。』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提問時的深情表達,正是中華民族積淀兩千年『民本思想』的當代闡釋。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2012年11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第一次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坦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7年12月31日,總書記發表2018年新年賀詞時指出:『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交流時,28次提及『人民』,講到抗擊疫情時,他深刻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2021年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一次次走進車間碼頭、深入田間地頭,訪貧問苦、問政於民,始終與人民在一起,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懮,帶領人民實現千年小康夢。

  撫今追昔,當歷史的光芒照進現實,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必能接續奮斗、凱歌前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端午佳節粽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