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武漢:黨建引領『微治理』 激活社區『大動力』
2021-06-01 09:53: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熊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武漢5月31日電題:武漢:黨建引領『微治理』激活社區『大動力』

  新華社記者 熊琦

  『來接種新冠疫苗的居民較多,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8名志願者維護秩序,大家可以接龍報名。』『我報名!』『我下午馬上過來!』『想過來幫忙,還有名額嗎?』21日,武漢市徐東路社區乾事肖郭芳在黨員報道群發布的一則『招募』,引起『哄搶』。

  『這樣的「爭前恐後」時常發生,每當有志願服務任務,大家都爭著穿上紅馬甲,為社區居民做點事。』社區黨委書記張穎潔向記者介紹說,群眾所需、社區所呼,就是我們黨員所應,這是武漢市黨員重心下移,服務居民常態化長效化的一個縮影。

  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志願者在社區巡邏(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去年抗疫期間,武漢市組織全市5.5萬名黨員乾部緊急下沈支援社區,增援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街壘戰』。通過加強小區黨建,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守嚴守牢疫情防控的關鍵陣地。隨著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武漢認真總結疫情防控經驗,通過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探索創新,逐步推廣形成現代化基層治理的有效實踐。

  記者在武漢東湖新城社區看到,小區新添置的體溫監測系統、視頻監控、智慧停車、智能燈杆等智慧小區設備一應俱全。『現在社區面貌日新月異,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服務的意願越來越強,大家都希望把社區建設得越來越好。』網格員楊銘新感慨地說。

  一年多來,在基層黨建的引領下,161名黨員常態化下沈東湖新城社區,老東湖巡邏隊、『謝小玉』志願服務隊、陽光屋綜合服務中心、抗疫先鋒隊等一系列志願團體相繼湧現,災害應急、消防應急、物資保障應急、公共衛生應急等多支小分隊接連成立,服務居民的力量更強。

  在武漢旅游體育集團和湖北省委辦公廳等下沈單位的協調下,居民與下沈單位之間實現了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智慧小區建設走上了快車道,小區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通過黨員來引領基層群眾,在圍繞社區服務、社會治理方面,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參與社區治理的踴躍度有很大提昇。』東湖新城社區黨委書記陶久娣說。

  疫情期間,武漢的廣大下沈黨員打造出『敲門不見人、服務不見面、隔離不隔愛、宅家不宅心』的暖心服務。城市『解封』後,武漢14.9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179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全覆蓋對口聯系全市1433個社區。報到黨員開展認事、認崗、認親,通過設崗定責亮身份、訪民問需辦實事、進樓入戶結對子,全方位對接居民需求。

  ——唐家墩街西橋社區黨委搭建小區治理『月月談』議事平臺。每月確定一個小區,選定居民最關心的突出問題,圓桌集體討論、卡片廣征解法、最終形成決議,充分挖掘下沈黨員能力資源,將決議落地落實。

  ——梨園街東湖社區探索形成『下沈黨員分流』模式,通過差異計時、結對共享、組團創單等方法,營造『常規事項搶單做、突出任務派單做、特色事項創單做』的良好氛圍,讓每一位下沈黨員纔盡其用。『這是他們的家,也是參與治理的舞臺』,東湖社區黨委書記劉漢昇說。

  ——北湖街橫堤社區推出『鄰裡+』黨建服務品牌:你的話、我的話、他的話匯聚成『鄰裡夜話』,群眾發聲提問、乾群交流互動、社區(轄區單位)回聲解難;打造『鄰裡管得寬』志願服務隊,依托群眾自治力量當好『鄰裡110』,實現『民間人管民間事』。

  隨著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實踐不斷深入,武漢探尋著基層『微治理』的新路徑,用實際行動推動黨的『神經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礎單元』深度融合,讓小區成為基層黨組織的生根地、矛盾糾紛的調處地、群眾工作的策源地。

  武漢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浴火重生』後的武漢,將更加堅定地加強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推進到城市最前沿,在群眾『家門口』實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民在武漢東湖新城社區活動室唱楚劇(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