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傳承紅色記憶 紅色美麗村莊有蓬勃新貌
2021-05-20 17:23:3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汝希王若怡):『戰爭多麼激烈,條件多麼艱苦,紅軍戰士多麼頑強……太爺爺生前常常講起他參加長征時的故事,奶奶又把太爺爺的長征故事講給我聽,我又將這些故事講給眾人聽,代代相傳。『紅軍的後代,正讀大一的易晉凡說道。在江西省於都縣貢江鎮古田村,有不少人心中都裝著這樣一段獨特的紅色記憶。

  古田村位於於都縣縣城東北部,三分之二的面積屬城市規劃管理,地勢平坦、風景秀麗。近日,『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絡主題宣傳采訪活動走進江西省於都縣貢江鎮古田村。古田村有毛澤東、周恩來等及中央直屬機關長征第一渡口——東門渡口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建設有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紀念碑園和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位於於都縣城東門外,是中央紅軍渡過於都河出發長征的八大渡口之一,70多年前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等中央領導人及其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就是從這裡邁出長征的第一步。

  『我奶奶沒有等到我爺爺,等到的只有這封信。』紅軍後代鍾洪德捧著一封泛黃、破舊的書信說道。鍾洪德的爺爺鍾凌春1935年參加紅軍,193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鍾凌春經常寫信給家人,在信中他囑咐妻子:『一定要養活好一對兒女,等革命勝利後,我就會回來。』但鍾凌春的妻子等到的只有一封畫著四個紅圈的信。這是鍾凌春和妻子的約定,如果哪一天妻子收到了一封畫著四個紅圈的信,就說明自己去參戰了,很有可能不會再回來了。

  1936年,鍾凌春在會昌筠門嶺戰役中犧牲。

  鍾洪德展示鍾凌春的書信(央視網記者王汝希攝)

  『只有他們的犧牲,纔能換取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作為紅軍後代,我要把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鍾洪德喜歡給自己的孩子們講爺爺的故事,他希望孩子們能刻苦,有奉獻精神,並且把紅色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19歲的易晉凡就讀於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她也是紅軍的後代,從小聽著太爺爺的長征故事長大,歷史書上的那些名字和故事對她來說並不遙遠。

  易晉凡的太爺爺易詩佳1934年參加兩萬五千裡長征,1936年在山西作戰時被敵人的飛機轟炸炸聾了右耳,其後由於傷口復發導致耳聾。1938年,易詩佳回到了家鄉。

  易詩佳的負傷紀念證(央視網記者王汝希攝)

  在大學裡,易晉凡參加了學校裡的宣講團,她要把自己的紅色家鄉以及太爺爺的長征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過去有紅色故事、當代有蓬勃新貌,如今古田村舊貌換新顏,紅色名村建設正有序推進。

  古田村黨委書記林小東向記者介紹,依托紅色資源,古田村目前正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為了項目的順利開展,村工作人員用14天時間征地68棟房屋。而同時重點推進的還有於都古城項目,為了推進該文旅項目,更是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簽訂了218棟房屋的征地協議。林小東基本全年無休,常常晚上十點還在上戶摸排,向村民講解情況,而項目的順利推進也離不開古田村村民的支持和配合。

  古田村將紅色名村建設與紅色旅游結合起來,新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長征第一渡』旅游觀光景點,2020年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修建佔地2000平方米的公共收費停車場,加上光伏發電、店面租金等收入,2020年古田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0.44萬元,預計2021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突破50萬元以上。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