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有個『十萬挑夫上贛南』的故事,至今讀來,依然引人深思。當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實行經濟封鎖,企圖不讓『一粒米、一撮鹽、一勺水』進入蘇區。面對困難,老百姓卻妙招頻出,或是打通竹杠的關節裝鹽,或是用食鹽水浸漬衣服,甚至假扮乞丐,硬是將食鹽輸送到了蘇區。哪怕要跨過重重險阻,哪怕要冒著生命危險,群眾依然義無反顧,幫紅軍解困,原因正在於,紅軍堅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誓言『只要紅軍有鹽吃,就得讓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這也成為軍民魚水情的鮮明注解。
『永不脫離群眾,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這一生動話語,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深刻彰顯著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全黨全社會引發廣泛共鳴。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長征前夕,為何中央紅軍8.6萬餘人夜夜渡河,而敵人卻毫無察覺?是當地30萬群眾保守了這個天大的秘密,因為群眾認同『紅軍是為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1947年,國民黨軍隊一度佔領延安,距離我黨最高指揮部不過數十裡地,為何卻始終難以獲知具體位置?這同樣是群眾保護的結果,因為老百姓深知『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這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也是我們黨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的關鍵所在。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幾百萬老百姓用數十萬大小車輛推出來的。建設人民大會堂,30多萬人次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讓原本『一萬人開會,五千人用餐,十個月建成』的不可能目標變成了現實。改革開放後,是成千上萬人勇敢追夢,將南海邊的那個『圈』變成日新月異的國際大都市。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正是有了千千萬萬『最偉大』普通人的奮斗旋律,纔有了雄渾的歷史交響、澎湃的時代潮音。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孔繁森同志的這句話,生動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正是因為『愛人民』,讓我們黨不斷實現了自我超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秉持這樣的權力觀,讓我們黨探索出一條長期執政條件下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這是我們黨永遠不變的誓言,也是紅色江山代代相傳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天下為公,人民最大。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我們黨將永遠年輕,我們的事業將一往無前。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