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文章強調,要把這些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組織廣大黨員、乾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乾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逢其時。在黨史學習中,各級黨組織不僅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運用好寶貴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更要釋放紅色文化優勢,培育文明鄉風淳朴民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讓黨史學習教育『實起來』。
紅色資源孕育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浸潤紅色鄉村。在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每一寸鮮血浸染的紅色熱土,記錄了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承載著內涵豐富的紅色底蘊,是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也是黨員乾部群眾『補鈣壯骨、強筋健絡』的最好『營養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重要一環,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必須要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要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特質,追溯紅色資源背後的感人事跡,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進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活動,加大對英雄模范宣傳報道力度,為群眾立起標杆、樹好榜樣,放大見賢思齊的效應,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要探索開啟『黨史+融媒』學習模式,通過VR技術再現昔日歲月,打造線上紅色展館等,讓群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熏陶與洗禮,繼承光榮傳統、發揚革命精神,增添自立自強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勇氣。
堅持文化賦能,點燃興旅游、強產業的『強引擎』。『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特優水果種植,成功實現整村脫貧。圍繞以文興業、以文惠民、以文鑄村,整合區域生態、民宿等要素,突出教育引導功能,創新『紅色體驗游套餐』,推出特色紅色旅游品牌,營造沈浸式氛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樣板。精准對接市場消費需求,有效將紅色資源融入傳統工藝、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中,與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相結合,拓展延伸紅色產業鏈條,催生鄉村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切實把文化優勢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精心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助推革命精神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作者:劉啟靈)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哈爾濱市平房區以項目為支橕加速產業集聚2022/05/12
- 周傑倫曬三胎女兒正臉照:母女兩位都辛苦了!2022/05/07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