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到訪多地,走進不同類型的博物館,了解文化傳承與保護情況。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見證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展望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我們應該在博物館中汲取志氣、骨氣、底氣的奮斗滋養,創造美好未來。
汲取中華壯美的志氣滋養。神州大地,物華天寶,物產豐富,景色壯美。重慶自然博物館館藏地質礦產、古生物、動物、植物、土壤和舊石器等標本近7萬件;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亞洲建成最早、影響最大的恐龍博物館,素有『東方龍宮』之美譽;中國地質博物館固定陳列室有『礦產資源室』,展出農用化工礦產、鋼鐵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等;浙江自然博物館館內收藏著植物標本、礦物標本、水生生物標本、動物標本和兩棲類標本等近10萬件,天津自然博物館常設陳列區、臨展區、體驗娛樂區、科普教育區。等等。參觀這些自然博物館,讓我們感悟天地之大,中華之美,滋生浩然志氣。為了我們的大好河山,我們應該用志氣去奮斗,讓『中國壯美』賡續美。
汲取歷史文化的骨氣滋養。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文明璀璨,文物豐碩,讓我們自豪,讓我們自信,成為我們的強大骨氣滋養。歷史博物,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秦始皇兵馬俑的雄偉與氣勢,陶瓷的精美與智慧,書法繪畫的深邃與高遠,文物古籍的優雅與厚重,古代科技成就的驚艷與偉大。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就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昂首闊步,就沒有復興偉業的實現。文物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文化激發我們的自信心,我們要從歷史博物中感悟自信自尊,更加強硬我們的骨氣。為了我們的祖國精彩,我們應該用骨氣去奮斗,讓『中國智慧』上層樓。
汲取紅色基因的底氣滋養。百年黨史,波瀾壯闊;革命博物,紅色基因。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現,這是中華文明智慧的偉大閃爍。革命博物館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是堅定初心的生動教材,革命博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活力源泉。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訴說著曾經的英勇壯烈,激勵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定人,奮勇向前。革命博物讓我們的底氣更厚重,更強大,為了復興偉業,我們要用底氣去奮斗,讓『中國力量』更偉大。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共同探討在世界范圍內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館面向未來應如何應對多重挑戰,及時調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習近平總書記說,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今天,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就是要通過參觀學習博物館,回顧昨天,展示今天,宣示明天,我們要從博物館中汲取奮斗滋養,賦能時代拼搏,昂首走向未來。(殷建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