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2日連雲港訊傍晚時分,家住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浦南鎮富安村的李娜帶著孩子來到星光湖畔玩耍,清澈的湖水在夕陽映照下熠熠生輝,岸邊柳枝輕舞。『現在我們鄉下的環境可好了,村莊也變得乾淨了,我經常帶著孩子到星光湖、月牙島這邊游玩。』李娜說。海州區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正是得益於海州區『點位長+檢察長』、『河長+檢察長』生態環境聯治工作機制的建立。
2020年以來,海州區檢察院和海州生態環境局黨組織在結對共建過程中,打破傳統模式,積極探索黨建與檢察、生態環境等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在『點位長+檢察長』『河長+檢察長』生態環境聯合治理工作機制基礎上,以『黨建紅』引領『檢察藍』和『環保綠』,共護海州生態底色。

『我們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領域中的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能,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的,助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海州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唐張介紹,『例如,刑檢部門的辦案人員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發現相關線索會主動移交給公益訴訟部門,再由專門的辦案人員調查核實,形成訴前檢察建議,為生態環境部門「查漏補缺」,讓生態環境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治理措施上更有底氣,聯手守護我們海州地區的碧水藍天。』
『在「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實現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雙提昇。』海州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董立文說。

通過一年多的創新嘗試,今年初,海州區專題召開『河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工作會議,在建立聯合巡查、聯合督查、聯席會議的『三聯』機制基礎上,確立了信息互通共享、重大情況相互通報、案件線索移送、檢察提前介入、公益訟訴、黨員定期學習交流、業務能力互助提昇等十大聯動機制。
聯動工作機制創立以來,先後召開聯席會議4次,發送生態環境檢察建議書30份,移送案件線索12個,組織聯合巡查20餘次,聯動解決焦點、難點問題10件,開展黨建共建活動6次。通過上下聯動、多方協調、常規巡查和專項督查等方式,協同整治涉水、涉氣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無縫銜接,為水、氣環境質量改善再添一道法治屏障。
『最近我們小區旁邊的玉帶河,經常有穿制服的人沿河道查看,一打聽纔知道,他們有的是區檢察院的,有的是區生態環境局的。現在環境治理有了「雙保險」,怪不得現在天也藍了,水也清了。』家住玉帶新村小區的趙大媽笑著對筆者說。

2020年,海州區水、氣環境質量均達新世紀以來歷史最優,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全區地表水優III比例達到87.5%,同比提昇62.5個百分點,曾為全省唯一一個劣V類國考斷面的鹽河橋斷面也在2020年提昇至III類;PM2.5濃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80.3%。各項指標均達歷史新高,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2021年一季度,全區PM2.5濃度5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1、2月空氣質量達到歷史最優,PM2.5濃度降幅領跑全市,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昇。(莊婷婷王雅萱寇玲戴冰瑩何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