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典』亮百年|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2021-05-12 17:16: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作者:

  編者按: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帶領中國人民歷經艱難險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偉大歷史性貢獻。

  回望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經據典、援古證今,賦予典故鮮活的時代價值,深刻闡釋百年大黨初心如磐、歷久彌堅的精神密碼。央視網《天天學習》特別策劃『典』亮百年系列,與您一起深刻領會。

  【釋義】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是魏徵勸諫唐太宗時說的話。『豫』,通『預』;不虞:意外。意思是說,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先做好防備,這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做法。

  大唐貞觀七年(633年),蜀王妃的父親楊譽在皇宮禁地追逐調戲宮女。都官郎中薛仁方聞訊,將楊譽扣押審問。楊譽之子惡人先告狀,向太宗說:『按唐律規定,凡五品以上官員只要不是反抗朝廷,都不宜扣留查問。我父親是皇親國戚,薛仁方故意節外生枝,遲遲不做決斷。』太宗聽後大怒,當即下旨打薛仁方一百杖,免去其所任官職。

  魏徵覺得唐太宗的做法非常不妥,便進諫道:『薛仁方作為國家官吏,奉公守法,怎麼能夠枉加處罰,讓外戚的私欲得逞呢?此例一開,事端爭起,將來必然追悔莫及。』勸諫太宗『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太宗聽後有所觸動。

  【解讀】

  中國共產黨是生於懮患、成長於懮患、壯大於懮患的政黨。在百年艱苦奮斗歷程中,懮患意識給予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給予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從而使我們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我們黨在內懮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懮患意識、風險意識。

  新中國成立前夕,大家對以《義勇軍進行曲》暫代國歌表示贊成,但有人建議對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做適當修改。毛澤東同志說:『我們要爭取中國完全獨立、解放,還要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所以還是保持原有歌詞好。』

  新中國成立後,在建設、改革的歷史時期,我們黨所處的歷史環境和肩負的中心任務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們黨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必須繼續保持懮患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纔能經受住新的考驗,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懮患在心、准備在先』,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必須增強懮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懮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告誡全黨『我們共產黨人的懮患意識,就是懮黨、懮國、懮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這些講話振聾發聵、令人警醒,為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堅守革命本色、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居安思危、銳意進取,努力續寫百年大黨不斷走向勝利的時代新篇。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