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記者王琳琳)『五一』小長假如何過得開心又放心?中國疾控中心針對今年『五一』假期需要重點預防的疾病給出關鍵提示。
第一是新冠肺炎。近期,海外疫情處於高水平流行期,一些國家和地區因放松了相關防控措施,疫情出現大幅反彈。目前,國內疫苗接種率仍不足以形成免疫屏障。因此,『五一』假期務必要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風險地區,特別是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要繼續做好自我防護,堅持『防疫三件套』:堅持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牢記『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旅行期間,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間密閉、通風較差場所活動。已接種過第1劑新冠疫苗者,不要因為旅行影響到第2劑的接種。
第二是諾如病毒腸炎。雖然諾如病毒腸炎疫情主要發生在托幼機構或學校,但旅行團、游輪、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發生,比如近年來我國就報告了數起在國內外旅行團人群中暴發的疫情。做好預防一定要堅持常洗手。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經消毒的奶。不喝生水。不吃不乾淨的水果和蔬菜。不接觸病人、病人嘔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第三是手足口病。這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我國每年4至6月是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其主要預防措施是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部衛生。不與他人共用物品。不接觸病人及其污染物品。不在未經消毒處理的游泳池中游泳或玩耍。手足口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第四是蜱傳播疾病。5-7月為蜱活躍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區生活、生產的人員以及野外旅行者被蜱叮咬後,有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風險,直接接觸病人血液或體液的人員也存在感染風險。因此,野外活動時,要做好個人防護,應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裸露皮膚涂抹蚊蟲驅避劑,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防止蜱叮咬。
第五是動物傳播疾病。避免進入野禽等動物棲息地,不接觸、不食用野生動物。盡量避免直接接觸任何動物,特別是來歷不明動物;不吃未燒熟煮透的動物產品;選擇新鮮、安全的動物食品原料,加工時生、熟分開。
第六是食物中毒。5-10月為我國食物中毒高發月份。節假日期間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也相應增加。我國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為多見,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時有發生。一定要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飯店或餐廳就餐。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