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青島4月28日電(彭寧鈴)21世紀是海洋世紀,作為海濱城市,海洋是推動青島西海岸新區經濟發展的主動力。海洋科技的創新,對新區經濟發展關系重大。
4月2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走進經濟新區國家級特區』記者采訪團來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探訪該中心的科技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

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據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大科學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李富超介紹,2018年,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由中科院、山東省、青島市三方共建,依托中科院海洋所,聯合中科院內其他12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總共佔地2000畝,兼具科研功能、教學功能以及產業功能。
『中心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創新體制機制和組織模式,開展大團隊協同攻關。』李富超說。
據了解,建設3年來,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堅持平臺思維。中心以4所10船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考察船隊為核心平臺,以野外臺站觀測網絡、海洋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海洋大數據中心為支橕平臺,聚焦海洋生命、近海-海岸帶環境、深海大洋三大領域,部署三大核心科研方向。其中,包括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印太匯聚區』多圈層相互作用、海洋生命過程認知與生物資源綠色發展。

要發展現代化海洋生態牧場,實現海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科學技術的突破至關重要。
針對環境惡化、資源衰退、裝備技術落後、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等問題,李富超表示,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突破良種創制、健康養殖、生物資源利用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牧場生境構建、資源養護等系列創新性成果。目前,已達到示范面積近200萬畝,經濟效益200億元以上。
海洋的科技創新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的發展。『十二五』以來,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培育蝦、貝、藻、參等海水養殖優良品種13個,漁戶年平均收入由5萬元提高到11萬元,同時,漁戶、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合作社之間相互獨立、相互借力的模式,進一步帶動了自主裝備產業的發展。

李富超說,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圍繞產業昇級需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未來,中心將進一步發揮人纔、平臺等集聚優勢,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培育海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新引擎,支橕海洋強國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