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紀念李大釗:『紅花的種子』遍天下
2021-04-29 10:42:32 來源:長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長城新媒體評論員蘆靜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今年4月28日,是李大釗逝世94周年紀念日。連日來,唐山市樂亭縣大黑坨村李大釗紀念館參觀者絡繹不絕。

  航拍李大釗紀念館。長城網記者邢丁攝

  春日將盡,馬上就入夏了。『鄉間初夏,四野麥壟青青,遙望村落,人家煙樹,俱於沈寂清靜之中,呈現出鄉間生活自然趣味。』這是李大釗在1917年5月《樂亭通信》中寫下的鄉間風景,如今,並無太大差異。

  誰也想不到,僅僅10年後,李大釗就再也看不到這般鄉間景致了。1927年4月28日,38歲的李大釗在冰冷的絞刑架前慷慨陳詞道:『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我們已經培養了很多同志,如同紅花的種子,撒遍各地!』

  圖為就義前的李大釗。圖片來源:新華社

  是什麼力量,讓李大釗義無反顧地走出書齋投身共產主義運動?又是什麼意志,讓他在生死存亡關頭,仍堅信『紅花的種子』有頑強的生命力?

  我想,這根本在於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引領,築牢了李大釗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之基。

  大時代中,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走什麼樣的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歸根結底,還是要從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著手。李大釗曾疾呼:『青年呵!你們臨開始活動以前,應該定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纔能有達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

  《再論問題與主義》。圖片來源:河北日報

  有人將李大釗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歸納為:『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為庶民求解放,一生辛苦艱難。』在李大釗故居,人們看到他童年讀書的小屋,小方桌端然放在矮炕上,油燈、硯臺、毛筆、毛邊紙擺放整齊;在五峰山的山洞裡,他寫下了著名的《再論問題與主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數據顯示,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李大釗紀念館和故居年均接待全國各地觀眾及海外游客130餘萬人次。而唐山是李大釗的故鄉,是冀東革命老區,讓『大釗精神』常學常新,也早已成為社會『大思政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川流不息的人群與熠熠生輝的大釗精神『撞了個滿懷』,『紅花的種子』就會形成燎原之勢,匯聚成奮進新時代的無窮力量。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讓我們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結合新時代的任務特點,將大釗精神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為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接續再前行。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學黨史 明真相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