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學史悟思踐初心】荔枝網評: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點亮理想信念之光
2021-04-28 12:25:03 來源:荔枝新聞  作者:

  4月25日上午,正在廣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桂林市全州縣纔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並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的壯烈一戰,是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1934年10月,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在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後,廣大紅軍戰士在湘江血戰數個晝夜,紅軍傷亡兩萬餘人,最終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保存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紅三軍團6師18團用生命築起防護牆,掩護大部隊過江,最後彈盡糧絕,被永遠地隔在了湘江東岸;紅五軍團34師師長陳樹湘腹部受傷被俘,他毅然從傷口中掏出腸子扯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一名紅軍小戰士雙手端著槍蹲在坑裡,至死都保持著射擊的姿勢;13歲小紅軍寧死不屈,被活埋時始終保持著站姿……生命誠可貴,但在這場紅軍長征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戰役裡,兩萬餘名戰士捨生忘死,在悲壯宏偉的歷史中書寫了一個個關於理想信念的故事。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戰役慘烈的戰場雖然已經遠去,但那些戰斗的故事在今天依然感人至深、發人深省。那些永遠沈睡在湘江的戰士,他們姓甚名誰,也許永遠不可能再找到,可他們早已有了共同的名字——『為人民謀幸福』的英雄;他們始終擁有著強大的力量——『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於天。』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戰士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用鮮血染紅那片黃土地,奪取了戰略性勝利,感動著廣大人民群眾,感染著無數『後來者』。瑤胞趁夜把紅軍遺骸聚到一起掩埋,後將原來的紅軍墓遷移到水埠塘村最好的『風水地』,給予戰死紅軍最高的『禮遇』;年近百歲的廣西興安縣瑤族老奶奶趙良英,幾十年如一日虔誠守護紅軍墓。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崇尚英雄、爭當英雄,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帶領人民群眾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奮力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英雄,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情之所牽。信仰,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之所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下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抱有必勝的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我們血戰湘江。相信大家在這都會受到一種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昇華。』在革命年代,紅軍將士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各項奇跡;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同樣需要學習歷史、爭當英雄,從鮮活的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點亮理想信念之光。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湘江戰役是學習歷史、傳承精神的『活教材』。以史為鏡,學習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認真領悟英雄烈士們的初心使命,自覺傳承保障勝利的長征精神,共同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匯聚起奮斗新征程的磅礡力量。點亮理想信念之光,書寫『為人民謀幸福』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連冬雪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