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能說會唱!『全能』娃娃講解團帶你學黨史
2021-04-24 07:5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賀佔軍、張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西安4月23日電題:能說會唱!跟著『全能』娃娃講解團學黨史

  新華社記者賀佔軍、張斌

  幾乎沒有猶豫,10歲的毛雨昕就自信地走上前去:『阿姨,我是延安新新雙語小學的講解員,可以為您講解嗎?』

  延安楊家嶺的早晨,春雨剛歇,革命舊址入口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早已排起長隊,依次進入。

  如果你稍有留意,就會發現,有一群個頭不高、穿著校服、洋溢自信笑容的學生,穿行於人群之中。

  梳著馬尾辮,系著紅領巾,毛雨昕呈丁字步站立,右手微微舉起,眼神順著手指的方向娓娓道來:『我們面前的中央大禮堂,就是專門為召開七大而建……』

  毛雨昕正在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張博文2021年4月22日攝)

  時間的指針撥回1945年,正是在這裡,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這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使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這次載入史冊的大會和它鼓舞人心的力量,如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娃娃們』講述。

  年紀不大,但『講齡』不短。『我7歲時,就已經背會了楊家嶺革命舊址的講解詞,每到周末都會來這裡講解,已經講了三年。』毛雨昕身旁,父親毛彥龍總是風雨無阻陪伴女兒。

  毛彥龍提著的口袋裡,裝著5頁講解詞,因為女兒經常翻看,紙張已皺皺巴巴,上面還用拼音標注著生僻字詞的讀音。

  『以前講解時,她還比較生疏,現在已經飽含情感,講得流利。』父親的眼裡,這些鍛煉讓女兒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

  楊家嶺的故事,毛雨昕已記不得給多少人講過。但每講一次,她都聲情並茂,偶爾還會唱起歌兒或用陝北方言講,引得掌聲陣陣。

  延安新新雙語小學學生用表演形式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張博文2021年4月22日攝)

  在延安,越來越多的小學生經過培訓學習,正在用各種形式,把革命舊址背後的紅色歷史和紅色精神講給更多人。

  『1992年,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成立全市第一個革命舊址小小講解團,到目前,延安已經培養了上千名小小講解員,接待前來延安的游客數十萬人次。』延安新新雙語小學校長南志忠說。他曾任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校長。

  南志忠說,娃娃們從認字、背誦到熟練掌握,然後自信講解,這顆紅色的種子已經深深根植於他們的心田,而他們也正在將這顆種子播撒給更多人。

  如今,這個『娃娃講解團』,就要邁入而立。

  最近,南志忠已在籌劃,准備將小小講解團的發展歷程,拍成紀錄片,記錄這群孩子的成長,也記錄下延安紅色精神的代代傳承。

  宋天翊(左一)在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張博文2021年4月18日攝)

  250公裡外,另一片紅色沃土——陝西照金,一個名為紅孩兒的宣講團也在茁壯成長。

  『88年的歲月滄桑,並沒有帶走馬燈的光芒,它依然照耀著新時代前進的方向。』照金陳家坡會議舊址廣場上,巍然矗立著一盞馬燈雕塑。11歲的宋天翊站在不遠處,反復熟悉著講解詞,等候為游客講述照金的紅色歷史。

  2018年,照金所在的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打造了紅孩兒宣講團,截至目前300多名團員已覆蓋全區所有中小學校。

  2019年,在父親的鼓勵下,靦腆的宋天翊加入宣講團。短短兩年間,他已從一個不善言談的小學生,成長為一名頗有風范的講解員。

  2021年4月18日,銅川市照金鎮陳家坡會議舊址,小講解員宋天翊(右一)為游客講解。(新華社記者王南攝)

  『作為一名紅孩兒宣講員,我要在這盞馬燈的指引下,跟隨老一輩革命先烈的足跡,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這盞馬燈增光添彩。』舊址旁、馬燈下,宋天翊以此結尾。

  正午陽光下,他休息片刻後,又去迎接『新任務』。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