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濤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2016年4月19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科學分析了信息化變革趨勢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系統闡述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事關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加快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2月份,CNNIC發布了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可以說,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網絡大國。網絡安全,既關乎國家安全,又關乎億萬網民的福祉。
網絡安全的構建,永遠在路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是,從2017年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開始施行。這對於維護國家網絡信息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隨著我國網民基數的不斷擴大,尤其對老年網民、青少年網民而言,網絡安全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值得警醒的是,我國的網絡安全現狀仍然嚴峻。公安部發布的信息顯示,2020年全國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2.2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6.1萬名,止付、凍結涉案資金2720餘億元。網絡安全之弦應當時刻繃緊,不容片刻放松。
此外,維護網絡空間的健康生態,也極為重要。幾乎每一天,互聯網與移動端的APP上,仍然經常出現大量包含著虛假、謾罵、攻擊、色情、暴力的信息。甚至還包括一些鼓吹極端主義甚至是恐怖主義的信息,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地進行打擊。
對於網民個人而言,要做好以下四點。一是要在互聯網空間做到潔身自好,既不發布不健康的信息,也要對不健康的信息進行抵制和舉報,共同維護互聯網空間風清氣正的生態;二是要保護好個人隱私,對於來路不明的APP和網站,不要輕易上傳個人信息,對於刷臉登陸的授權,也是要慎之又慎;三是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使用支付寶、微信前,要反復審核;四是要限制未成年人進行網絡打賞和購物的權限。
互聯網+讓整個社會越來越智能,也為社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安全問題無小事,維護網絡安全,構建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既需要網信部門、公安部門共同發力,也需要9億網民從自身做起,共同維護、共同努力。只有這樣,網絡安全纔能造福網民。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公眾纔能獲得更多的安全感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