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源來』如此?『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這裡起源
2021-04-08 07:3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新華社南昌4月7日電(記者李美娟姚子雲) 春日,江西永新縣三灣鄉三灣改編紀念館旁的楓樹坪游人如織,不少游客換上『紅軍服』在楓樹下參觀革命遺址,重溫90多年前的烽火歲月。

  大山不語,當年的楓樹依然矗立挺拔,它們曾目送『三灣改編』的部隊開拔上井岡山,也曾見證一支新型人民軍隊軍紀的誕生。

  行軍打仗,長途跋涉,戰士們經常又餓又渴。正是秋收季節,戰士隨手挖老鄉家紅薯吃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嚴明紀律,1927年10月3日臨行前,毛澤東在楓樹坪向戰士和乾部講話時宣布行軍紀律: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不拿群眾一個紅薯。

  10月24日,當部隊到達井岡山茨坪西南面的荊竹山時,毛澤東在雷打石上正式宣布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講解員龍艷正在講解。新華社記者姚子雲攝

  『隨著季節變化,農民地裡種的不一定全是紅薯,還有花生等,所以後來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講解員龍艷說。

  隨著紅軍的南征北戰和形勢發展,軍紀也不斷調整、充實、完善。

  1928年1月,部隊攻打遂川縣城時,戰士們宿營沒有地方睡,便從老鄉家借來門板和稻草打地鋪。但是用完後,有的戰士沒有主動還門板,老鄉們還得挨家挨戶去找;有的稻草也沒有捆好,散落在地。

  毛澤東下鄉調查時,有老鄉向他反映了這種情況。於是,他在遂川李家坪向部隊宣布了最早的『六項注意』:還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不拉伕、請來伕子要給錢,不打人不罵人。

  但是一些戰士很粗心,有的向張家借來的門板還到了李家,有的借去新門板還來舊門板。『於是,「還門板」改成了「上門板」,強調門板不僅要還,還要及時上好。』龍艷說。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館裡,陳列著一幅寫著紅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包袱皮。由於年月已久,白布已發黃了,但上面的字跡還隱約可辨。新華社稿白世藻攝

  『「三項紀律六項注意」,每一項都簡單明了,從生活小事入手保護群眾利益,體現了工農革命軍嚴明的紀律。』中國井岡山乾部學院井岡山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少華說,政治紀律、經濟紀律、群眾紀律是部隊團結群眾戰勝敵人的法寶。

  1929年,在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閩西途中,『六項注意』補充了兩條。1947年10月10日,毛澤東起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內容做了統一規定。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也被更加廣泛地傳唱。

  『新時代的乾部應該繼承革命先輩守紀如鐵的紅色基因。』井岡山市紀委副書記顏芳明說,『作為紅土聖地的「紀律部隊」,我們更加要用好用足井岡山的紅色廉政教育資源,浸潤、熏陶、感染黨員乾部,堅持把紀律這個紅色標尺立起來、挺起來、嚴起來。』

  目前,井岡山市紀委正著力拓展廉政教育陣地,打造井岡山廉政教育中心、鄉村黨風廉政建設示范點,並將依托全國廉政教育基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紅色講習所等陣地,開設紅色廉政講堂引導廣大黨員乾部傳承井岡山精神,踐行優良作風,永葆清廉本色。(視頻記者:張歡、李美娟、姚子雲)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