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普惠性學前教育可持續性(新視點)
『十三五』期間,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4%,比2016年增加17.5個百分點。
『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越來越多的家庭從中獲益。下一步,學前教育怎樣越辦越好?日前,記者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
記者:當前,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
劉焱:在『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後,普惠性學前教育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
一是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公辦園數量快速增長,給一些地方財政帶來壓力,後續經費保障難度加大。
二是部分普惠性民辦園基礎差,『限價』政策使其經費來源受限後,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教育質量。
三是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包括公辦園非編教師、普惠性民辦園教師等收入較低,影響師資來源、專業素質和隊伍穩定性。
記者: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各自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劉焱:公辦園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很多幼兒園在崗教師沒有編制,在編教師和非在編教師『同工不同酬』,影響了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素質的提高。
普惠性民辦園的困難主要表現在原有基礎差,教育質量偏低。如果僅僅『限價』而不給予有效的扶持,這些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會進一步降低。經過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入園難』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現在的問題主要是『上好園難』。當前還不能完全靠擴大公辦幼兒園數量和規模來解決,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高教育質量。
記者:對實現普惠性學前教育可持續性發展,您有什麼建議?
劉焱:首先,要統籌協調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一體化發展。建立對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一視同仁的財政投入制度。建議以縣為單位核算和確定普惠性幼兒園生均成本,制定統一標准的學前教育生均成本家庭和政府分擔比例,從而體現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的公平性。
其次,政府資金投入應優先用於提高幼兒教師收入。建議建立統一標准的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工資保障制度。
第三,完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補助和資金使用監管制度。在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實施『限價策略』的同時,政府補貼加幼兒園收費不能低於幼兒園實際所需辦園成本。
第四,為確保普惠性學前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讓更多的幼兒與家庭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應把普惠性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范疇。
記者:對於提高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您有什麼建議?
劉焱:有高質量的教師,纔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要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讓更多優秀學生願意報考學前教育專業、投身學前教育事業。同時,我們要提高幼兒教師職前和職後教育的質量,打造一支懂專業、愛學習、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幼兒教師隊伍。
本報記者 張爍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