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品年味說變化】
光明日報記者陳鵬
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廊懸掛著紅色燈籠……為了迎接新春佳節,不少博物館都裝扮一新。
春節期間,記者來到株洲博物館,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入口大廳被大紅色的福字、春聯等裝點,格外喜慶。近年來,『博物館裡過大年』漸漸成為不少家庭過節的活動之一。
株洲是一座有著豐富工業發展歷史的城市,因『被火車拉來的城市』出現在教材中,被年輕一代熟知。株洲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不足半年,新館內有館藏文物5萬餘件,涵蓋各個歷史時期,反映了株洲各個時期的人文歷史、民俗文化等。那些掛在牆上的,擺在桌面上的,熒幕上鏡頭閃現的物件衝擊著記憶的閘門。
歷史文物展廳裡的老物件、聲影圖畫,詳細地記述著中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第一枚空空導彈、第一塊硬質合金、第一臺摩托車等294個中國工業史上的『第一』誕生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這些老物件,是打開株洲歷史記憶的鑰匙。即便是常年生活在這座城市裡,還是對很多歷史不清楚。』正在觀看展覽的市民劉亞生告訴記者,『在博物館裡,最能看出城市的變化。』近幾年,株洲加快綠色發展,優化環境,打造湘江風光帶等市民休閑中心,這些都在博物館裡得以展示。
記者了解到,新春期間,株洲市博物館為市民准備了豐富的文化大餐,從大年三十開始博物館正常向市民免費開放,開放展廳包括自然地理展廳、歷史展廳和民俗展廳。
株洲博物館還特別闢出了一個展廳,展示與牛有關的圖片、雕塑。這些牛形態各異、材質不一,但都凝結了憨厚、忠誠、堅韌的精神氣質。其中,最有本地特色的是一幅『茶陵鐵犀』的照片。茶陵鐵犀又名南浦鐵犀、茶陵鐵牛,位於株洲市茶陵縣城南古城牆外?江岸邊,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民間神物。其狀似牛,俗稱『鐵牛』,昂首而臥,栩栩如生。
記者離開株洲博物館的時候,下起了小雨。又有一家老小從車上下來向博物館走去。小孩舉著傘好奇地問爸媽,『過年為什麼來到這裡?』
『來這裡長長知識。』爸爸回答。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木蘭縣高標准推進秋整地 為豐產豐收打好底兒2021/10/27
- 肖戰《如夢之夢》深圳場花絮照 和許晴相擁對視眼神有戲2021/10/28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