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秉持初心,書寫決勝全面小康精彩答卷
2020-07-06 12:18:51 來源:長城網  作者: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中,越是遭遇艱險與挑戰,越需要擦亮初心底色;越是披荊斬棘、爬坡過坎,越能體現初心的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超過9000萬人。截至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計下降9.6個百分點。』今年年初發布的《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情況》,真實記錄了中國扶貧工作的成果。

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一處食用菌大棚。攝於2019年9月。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何以能在短期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顯著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最根本的就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一心、苦乾實乾,把初心和使命書寫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裡最牽掛的一件大事。回望過往,他到各地考察調研,從黃土高坡到茫茫林海,從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區,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他的足跡遍及一個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在河北省阜平縣,他鼓勵乾部群眾『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在海南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他作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著名論述;在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他首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的『十六字』方針……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一景(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 攝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體察百姓疾苦,細辨貧困癥結,全國各地以啃『硬骨頭』的決心和『繡花』的功夫,紮實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各項工作。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交通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每一項政策的出臺、每一次方向的調整,都基於因地制宜,並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一年接著乾,『小康圖景』越繪越清晰。

  『這幾年,我再去一些貧困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道路平坦通暢,新房子一片連著一片,貧困群眾吃穿不成問題。』看到貧困群眾的生活一天天變好,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高興。

  一切改變,都凝聚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都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而這背後,正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積極作為,彰顯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初心。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盡管餘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還要有效遏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完成既定目標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走在時間前面。

  共產黨是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的,這個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向前看,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邁向全面小康社會,還需要繼續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纔乾、壯筋骨,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乾、真抓實乾的原動力,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重整行裝再出發。(蘆靜)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