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線上『士兵突擊』 他們在雲課堂『搶險』|『雲課堂』上的90後①
2020-05-21 16:40:41 來源:中國網  作者: 劉佳

  開欄語

  『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的力度空前。據教育部數據顯示,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自2月17日上線後,截至5月11日,平臺瀏覽次數達20.73億,訪問人次達17.11億。在國家『雲課堂』之外,各地方也結合地方特色、學情等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雲課堂』。作為『雲上』原住民,青年教師成為這股浪潮中的最搶眼的一抹風景。他們以貼近學生興趣的『0代溝』、不知黑夜與白晝的青春熱血、腦洞大開的創新方式,扛起了青年教師的擔當大旗,他們是『雲課堂』最值得期待的90後。

  本期起,中國網教育頻道特別策劃並推出《『雲課堂』上的90後》系列報道,點贊教育界的那些『後生可畏』。

  『准90後』張嘉、『90後』謝晨博,在北京市十九中學是『雙生子』一樣的存在——外貌體型相似,總是形影相伴,為課程、考試順利、有序進行做著幕後保障工作。

  疫情期間,『雲課堂』上線,這一對『90後兄弟』,化身線上『士兵突擊』,為在線課程、考試『搶險』衝鋒。

  美食總被突發打斷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教師謝晨博

  2003年,非典肆虐京城,那時的謝晨博還只是一名小學生。對於非典的記憶,他並不記憶猶新,反倒因非典帶來的停課,讓他有種『被放風』的感覺。時隔17年,謝晨博已經是一名中學教師,任職於十九中教務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他感覺似曾相識,又十分陌生——疫情幾乎顛覆了他的整個生活節奏。

  甜品、京味兒、西域美食……與眾多90後一樣,『美食控』是謝晨博公開的『標簽』。但疫情的到來,不僅打破了他的『美食夢』,甚至常常讓他不得不臨時放下手中的碗筷,回應家長、學生、教師的問題和關切。2月22日晚6點半,正准備吃晚飯的教務處教師謝晨博接到了高三年級班主任的一條緊急求助信息——一名學生家長在某公眾號得知,今年高三的適應性考試將改為在線應考,學生需要居家完成。得知這一消息後,家長不僅慌了神,班主任老師也不知所措起來:畢竟居家在線考試對誰來說都是新鮮事,而新高考模擬又是頭等大事兒。這條信息就像往本就焦慮的高三家長群中澆上了一壺『沸水』,這口『熱鍋』終於耐不住地響了起來。接到這條求助信息,謝晨博立即撥通了主管領導的電話,向其反應這一情況。此時正值晚上8點,由謝晨博發起,副校長檀晉軒、信息中心主任胡少農共同參與的在線會議就這樣緊急召開了。在這場不足15分鍾的會上,3位老師不僅緊急商量出安撫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應急心理疏導方案,更針對『在線模擬』這一情境進行了可實施的預案設定與分析。基於多年考務經驗,從通知學生、收發試卷、監考、閱卷、報分等基本流程,3人都提出了初定方案,將這場『風波』順利度過。

  但從這一天起,謝晨博的『線上搶險清單』就再沒清空過。2月27日,海淀區召開全區教師視頻會議,通知新高考適應性考試『雲開考』的注意事項,下午1點,學校針對高三全體教師召開線上工作部署會議。會議結束後直到第二天上午11點,謝晨博開啟了他的『狂奔』狀態——聯系年級教師,溝通困惑與需求;了解家長、學生的困惑與難點;制作線上考試系統操作小視頻……

  那段與時間賽跑的日子,謝晨博的『美食夢』幾乎只能坐在電腦屏幕前圓。

  為工作先把家庭放一邊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教師張嘉

  『在線教學就是戰場,我們是與時間打仗。』謝晨博用這句話概括了每一位『搶險隊』成員的『戰時狀態』。為了尋找更適合師生使用的在線會議平臺,4天內,謝晨博、張嘉共試用了9款在線會議app(程序),從初篩到精選,最終將在線教學平臺縮小為2個。

  作為一名『非典型性90後』,張嘉已為人父。但因為工作的特殊需要,雖然精通信息技術,但自家孩子在線學習時遇到的『疑難雜癥』,他卻無力顧及。為了保證『停課不停學』的順利運行,『搶險隊』成員先過了一把『主播癮』——以文本、視頻等形式,為老師們編制《在線教學操作指南》,張嘉特別錄制微課視頻,『手把手』演示操作流程。錄制微課需要音視頻同步,所以需要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完成。家中孩子未滿6歲的張嘉,為了避免『神獸』乾擾,錄課時間大多選在晚上10點夜深人靜後。『老師們和我們一樣,白天備課、為學生答疑,晚上纔有時間錄課。』所以『晝伏夜出』成了張嘉和各學科任課教師的共同作息。每晚10點至12點期間,張嘉的『答疑直播間』都會准時『上線』。記得有一次,一位任課教師身在國外,在錄課過程中遇到難題向張嘉求助,一時忘了與國內的時差,答疑結束已是第二天的凌晨2點。但張嘉坦言:『老師們比我們辛苦,能保證老師們順利上課,我們能做的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2月17日,『停課不停學』在線課程正式『雲開講』。就在前一天深夜,『搶險隊』成員還在『緊急救援』。『為了保證網速不卡頓,我們盡量把教學視頻壓縮到最小。』就這樣,『搶險隊』成員張嘉、謝晨博在3天內共壓縮了500餘條視頻,每條時間處理時間平均5分鍾。為了『搶制』這2500分鍾,『搶險隊』成員成了電腦前的『雕像』。『不記得喝水,一天就坐在電腦前,剛拿起飯碗就又有電話打過來。』謝晨博回憶那3天『白加黑』的日子,已經變成了笑談。

  至今,『停課不停學』依舊在每天按時開講。在師生『雲上見』的這些天,別忘了,那些在幕後『逆行』的身影中,有一群用專業技術和敬業精神打通線上綠色通道的『搶險隊員』。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青春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