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 施雨岑) 把勞動教育納入人纔培養全過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近日印發,近年來被淡化、弱化的勞動教育有了『硬指標』。
意見規定,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為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意見提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准,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全面客觀記錄課內外勞動過程和結果,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認情況的考核。建立公示、審核制度,確保記錄真實可靠。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意見還特別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
『將勞動教育與智育區別開,防止用文化課的學習取代勞動教育。』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開展重點區域防汛防疫巡控工作2021/08/05
- 工作室回應吳磊臉部燙傷:小傷無礙 感謝大家關心2021/08/06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