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開始,除了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全國范圍內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復工復產。目前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毫無疑問,安全是復工復產的首要前提。
第一步:返程路上的安全保障
今年的春節返程高峰被疫情推遲,但隨著各地陸續復工,人們也陸續啟程返回工作地。和往年『紮堆』回程不同,今年春運回程的時間區間將會更長。交通運輸部預計,正月十六前後迎來返程高峰,將持續半個月左右時間。日均返程人數也會較往年相應下降,這為鐵路民航部門防控疫情、保護乘客安全提供了更多空間。
目前全國鐵路車站進出站都必須測體溫。

在列車上發現發熱旅客有詳細的應急處理流程。




第二步:工作場所的安全保障





具體到生產,一些有條件的企業是這樣做的:
機器人能乾的都讓機器人乾。

還有更多企業選擇『線上』復工,最大限度減少現場用工數量和人員聚集、流動。這是高科技助力抗疫的一個經典案例,一批遠程辦公軟件被推上熱門下載榜單,甚至推高了一波雲辦公概念股的股價。

當然個人防護同樣時刻不能松懈,請參考復工防疫守則:

為什麼疫情拐點還沒到來,著手復工復產?
商務部給了一個很好的解釋:
貫徹落實恢復生產經營的總體考慮,在抓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指導地方科學評估、分級管控、突出重點、逐步擴圍。具體說就是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要優先組織生活必需品經營企業復工,增加供應網點,方便群眾生活。疫情不那麼嚴重的地區,要適當擴大多業態經營范圍,不能再搞『一刀切』,一關了之。
有再好的『家底』也經不住長時間的『一刀切』,一關了之,這對企業的傷害不言自明,越早復工對企業的傷害也就越小,對經濟社會恢復正常就更有利。當前的疫情對交通運輸、文化旅游、酒店餐飲和影視娛樂等行業影響較大,制造業也受到一定衝擊。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在用工、能源供應、融資、產業鏈配套等方面存在著困難。這也是近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針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給予財稅補貼優惠政策,特別是幫助中小企業的相關措施密集出臺的原因所在。

與此同時,企業也在積極展開自救,化危為機,例如將更多渠道和業務從線下轉到線上,餐飲企業主攻外賣業務,快遞行業推出『零接觸』送貨的服務……
可以看到,全國上下一條心共克時艱,在積極抗疫的同時,在疫情不那麼嚴重的地區,尋求逐步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指日可待。
當然,這一切都必須以防控疫情為先,以生命健康為先。
今天(10日),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式復工,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復工的車企之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以及企業內部各項防疫措施已經就位。

另外,相信大家也聽說了富士康工廠推遲了原定於10日開工的計劃。據媒體報道,原因是衛生部門擔心其深圳工廠餐廳和宿捨的空氣流通不良和使用中央空調會加重感染傳播風險。
在象總看來,類似這樣的推遲復工是對員工負責,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生命負責。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巴彥縣『黑土保護第一村』整村秋翻整地 打好農業生產基礎2021/11/05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