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主席今年首訪選擇這個國家,『數說』兩國『胞波』情誼
2020-01-14 20:11:04 來源:央視網  作者: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月17日至18日開啟2020年首次外訪,目的地是近鄰緬甸,這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後再度往訪。而今年也是中緬建交70周年,『胞波』在緬語中意為『同胞兄弟』,70年的中緬友誼也被稱作『胞波』情誼。

  

  在外交部公布的訪問行程中,習主席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會談備受矚目,在過去4年的時間裡,兩人共6次會晤。今天,2020年第一期的《聯播大數據》就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方式,為您梳理雙方這6次會晤的要點,看看哪些共識有了成果,哪些規劃又變成了現實。

  4年會晤6次

  互動頻密內容豐富

  近年來,中緬兩國高層互訪頻繁,雙邊關系不斷深化。習主席曾多次會見緬甸領導人以及各界人士,包括緬甸總統、緬甸國防軍總司令,以及緬甸主要政黨的領導人等。今年首訪,習主席正是受到了緬甸總統溫敏的邀請。在眾多的緬甸政要中,過去4年,習主席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的6次會晤備受矚目。

  2015年6月,由昂山素季擔任主席的緬甸民盟代表團訪華,這是昂山素季個人的首次中國之旅。同年11月,昂山素季率領民盟贏得緬甸大選。次年3月,新一屆緬甸政府成立,一個月後昂山素季出任國務資政一職,位列總統之後,重要性無需贅言。

  在過去4年的時間裡,雙方在2016年和2017年年內分別舉行了兩次會晤。其中,2016年的兩次會晤時隔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互動頻密。8月,昂山素季當選國務資政後首次正式訪華。10月,雙方在印度果阿舉行會晤。值得一提的是,後者也是雙方過去4年裡,唯一一次在第三國舉行的會晤,是在習主席赴印度果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之際舉行的。

  從會晤舉行的背景看,6次會晤的背景十分豐富。具體來看,有2次涉及政黨層面,分別是2015年昂山素季率領緬甸民聯代表團訪華,以及2017年昂山素季來華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此外,還有2次是來華參加中國舉辦的主場外交活動,即『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合作』成為會晤主軸

  戰略對接使規劃變為現實

  在對雙方會晤的報道進行文本分析(下文提到的詞頻分析都是基於這些文本)後發現,『合作』一詞出現的頻率最高(40次),與合作這個主題相關的詞語包括『一帶一路』(13次)、戰略(13次)、務實(9次)等,這凸顯了中緬雙方近年來合作的主軸。

  

  2016年10月,習主席在與昂山素季會談時指出,雙方要擴大利益融合,深化互利合作,推動現有大項目早日、順利實施,推進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水利、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昂山素季也多次表示,緬方願進一步推進緬中關系發展和各領域合作,加緊落實有關合作項目。

  4年的時間過去了,雙方在農業、水利、教育、醫療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中緬經濟走廊及大項目合作帶動了緬方沿線就業和經濟發展,提昇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

  △截至去年底,中緬邊境雲南章鳳口岸全年出入境旅客數量歷史上首次突破150萬大關。(資料圖)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中緬合作的務實推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兩國在發展戰略上的積極對接。緬甸政府專門成立了共建『一帶一路』實施領導委員會,昂山素季親自擔任主席。前面提到,昂山素季連續兩次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凸顯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視。

  △昂山素季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分論壇上致辭

  中國外交部表示,習主席今年緬甸之行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深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中緬經濟走廊由概念規劃轉入實質建設,實現走廊三端支橕和互聯互通重大項目積極進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胞波』情誼歷久彌新

  民間往來高位運行

  今年適逢中緬兩國建交70周年,70年間,中緬友誼歷久彌新。在詞頻分析中,與友誼相關的詞語出現頻率較高,包括友好(19次)、命運共同體(11次)、友誼(9次)、情誼(6次)、鄰居(4次)、伙伴關系(3次)、信任(3次)等。

  建交70年來,中緬關系在互尊、互信、互助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樹立了大小國家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典范。在去年與昂山素季的會晤中,習主席指出,中緬『胞波』情誼深厚,共飲一江水,是命運共同體。昂山素季也多次表示,緬中是友好鄰邦,緬甸人民珍視同中國人民之間質朴、深厚的『胞波』情誼。

  △1956年12月,中緬兩國邊境人民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舉行聯歡大會。<span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font-size:="" 16px;"=""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緬友誼根植於兩國人民的密切交往中。在詞頻分析中,與民心相關的詞語出現頻率也很高,包括交往(7次)、民生(5次)、民意(4次)、人民(4次)、民間(4次)、民心(2次)等。習主席指出,雙方要結合中緬建交70周年慶祝活動,積極開展各層級交往和人文交流,將兩國務實合作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不斷夯實中緬友好的民意基礎。

  △2018年,『中緬友誼學校』青年教師訪華交流團一行在北京進行了為期10天的訪華交流行。

  未來,中緬合作預計將更多向更直接惠及民生的領域傾斜,使更多民眾獲益。中方也願擴大同緬方在文化、媒體、佛教等人文領域交流,進一步夯實中緬友好的民意基礎。在今年的訪問行程中,習主席將與緬方主要領導人共同出席中緬建交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暨中緬文化旅游年啟動儀式等活動。期待此訪取得更多積極成果,促進中緬關系走深走實。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習近平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