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980年7月15日,中國郵政收到一封從新加坡寄來的快件。快件寄往北京市海淀區,由4名郵遞員一起投遞,派送過程非常隆重,足見重視程度。那一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率先開辦國際特快專遞業務,EMS由此誕生。幾年後,隨著印染廠小工聶騰飛的『職業轉型』,在位於錢塘江中游的浙江桐廬,民營快遞業也悄然萌芽……

70年的中國郵政業,猶如一部神奇的時光機。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百姓生活離不開紙箋傳書、手遞傳物。轉眼間,電商網點遍布城鄉,快遞無人機飛躍高山草甸。從水路繁忙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港到桐廬深處的層巒疊嶂,從灰牆、大紅門的北京四合院到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的村落間……70年的時間鴻溝、千萬裡的空間距離,被奔騰的時代填滿。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郵政業體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業發展迸發生機活力的70年;是快遞服務從無到有、成為世界第一快遞大國的70年;是消弭人與人、城與鄉之間鴻溝的70年。2015年以來,快遞業務量基本上每年增長100億件,今年總量預計將超過600億件。郵政業如一匹『黑馬』,溝通著虛擬與現實,連接美好,洞見未來!
每一次自我革新
都按下發展『快進鍵』
中華郵驛,源遠流長,郵政事業因新中國成立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新中國成立伊始,為盡快統一全國郵政,恢復郵政通信,郵電部迅速組建,1950年1月又成立了郵政總局。當時的郵政業百廢待興,郵政網絡殘缺不全,生產設備陳舊落後,全國郵路長度僅70.6萬公裡,郵政服務局所2.6萬處,大部分設施集中在大中城市。
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郵政網點能夠辦理的業務主要就是函件、包裹、匯兌和報刊發行,『一個郵戳乾郵政』是當時的真實工作寫照。那個時候沒有App,沒有智能快遞箱,電信、廣播、電視也不發達,百姓遞物『基本靠走』。
時代日新月異,郵政事業蓬勃發展,『通政、通民、通商』的功能不斷拓展、深化。
——1958年,北京東四郵局衝破思想的藩籬,在全行業率先做到『從臺後到臺前』,為用戶提供服務。
——1979年,中共郵電部黨組在第十七次全國郵電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郵電通信是社會生產力』的理論判斷。
——1998年,郵電分營工作完成,郵政和電信開始獨立自主經營。
——2005年,國務院印發《郵政體制改革方案》。
——2007年,根據『一分開、兩改革、四完善』的郵政體制改革思路,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揭牌,政企分開基本完成。
——2008年,大部制改革啟動,郵政行業為『大交通』增添新動力,郵政、快遞企業也乘上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快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郵政業繼續發揮郵政體制改革優勢,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創新驅動下,郵政業正在讓百姓生活更方便,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
這些歷史坐標的背後,是郵政業改革穩步推進,行業發展提速換擋。與此同時,一個發展環境優化、治理能力提昇的產業生態體系正在完善——信息通信、運輸工具、手持終端等設備,成為生產服務效率提昇的利器;資本、人纔、管理等要素的注入,加速了建設現代企業的步伐;與電商、制造業等行業的深度聯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有效銜接,快遞業的產業鏈正在不斷延伸。
1949年,我國郵政業務總量僅僅1.6億元,到2018年年底,全國郵政業務總量已經達到12345億元,70年間增長了7700多倍。郵政體系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的基礎設施和社會的組織系統,郵政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基礎作用。
每一次民心回應
都邁出現代化的堅實腳步
鏡頭回到2009年的遼寧省葫蘆島市新開嶺鄉,百餘名村民以按紅手印的方式向國家郵政局呼吁在當地修建郵政局所,解決近2萬名農民用郵難的問題……
此後,國家郵政局將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工作列為郵政業改革發展工作的重點,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鄉鄉設所』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並於2010年7月正式啟動補白工作。到2015年,郵政業首次全面完成8840個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工作,第一次實現了每個鄉鎮至少擁有1個郵政網點的目標。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郵政網絡規模小、網點少、設備陳舊、技術落後,郵政業務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普遍較低。70年來,郵政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普遍服務能力,在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橕作用。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建成了230多個郵政和快遞類專業物流園區,郵路和快遞服務網路單程長度達到3944.8萬公裡,擁有各類營業網點27.5萬處,分別是1949年的56倍和10.4倍。全行業擁有3家貨運航空公司,運營全貨機115架,郵政、快遞服務汽車32.2萬輛,電商班列、高鐵快遞等運營模式取得重大進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支橕。郵政業首先要明確自身定位——既是戰略性基礎設施,又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每年的『雙11』,郵政業基礎設施都會經歷一場『大考』。面對海量訂單,郵政快遞企業前期不斷加大技術、場地、設備、人員的投入,保障『雙11』期間不癱瘓、不爆倉。郵政業經過70年大規模建設,基本形成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綜合利用,連接城鄉、覆蓋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郵政和快遞服務網絡,收寄和投遞能力大幅提昇,群眾用郵便捷性顯著提高。
有人的地方就有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斐然,郵政普遍服務的可及性、均衡性不斷提昇……截至2018年,全國共建成村郵站17.8萬個、『郵樂購』站點61萬個,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超過了95%,建制村直接通郵基本完成。郵政業年服務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1000億人次,支橕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突破了7萬億元,帶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超過7000億元,每年新增的社會就業崗位超過20萬個,行業通政便民利商功能進一步發揮,人民群眾用郵獲得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每一次蓄勢崛起都掀起跨時代的民生巨變
國際特快專遞業務開辦4年後的1984年,中國郵政又開辦了國內特快專遞業務,開啟了快遞業務先河。幾年後,在浙江桐廬的一家小小印染廠內,對中國民營快遞業頗具影響的幾個年輕人,也開始尋找發展的機會。
桐廬歷史頗為久遠,至今已有1790餘年。《方輿勝覽》記載:『有人采藥結廬桐木下,人問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廬。』《周禮·地官·遺人》中說:『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這裡的『廬』指古代驛站,就是古代郵驛通信之所。上世界80年代,申通創始人聶騰飛離開印染廠,跳上杭州開往上海的火車送『報關單』時,這個十裡八拐的山村,終於又成了通信寄件的地標。
之後,在華南、華東、北京,民營快遞的先行者們開始了自己的探索。『回想創業初期,有著百年歷史的郵政「老大哥」帶著我們;以申通為代表的快遞人懷揣著理想走出大山,開啟了民營快遞的發展,中通、韻達等一個個快遞品牌誕生成長,他們以特有的鄉情、親情,用智慧、勤勞,創造了「互聯網+快遞」的營運模式。順豐、宅急送等眾多快遞企業,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快遞行業中來,推動著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在桐廬縣這一『通達系』快遞的『搖籃』,韻達控股董事長聶騰雲這樣告訴記者。

『躲貓貓』『打游擊』……但凡在快遞行業內有些年頭的從業者,想必對『黑快遞』時代東躲西藏、擔驚受怕,與管理部門『斗智斗勇』的經歷記憶猶新。那是特定歷史條件下,民營快遞發展中『身不由己』的一段往事。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為當時尚處『野蠻生長』的快遞企業撥開了混沌發展的迷霧,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郵政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立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2005年8月,國務院通過的《郵政體制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抓緊修改現行郵政法,以保障郵政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
『一個行業需要有自己更嚴謹的法律規則,纔能在新業態下更好地發展。』中國政法大學商法研究所副所長鄭佳寧說。2009年4月24日,修訂後的《郵政法》通過審議並正式頒布。新《郵政法》給予民營快遞合法身份,對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申請快遞許可資質以及快遞市場監管等闢出專章予以規定。自此,民營快遞焦慮多年的身份問題得以解決,市場主體的活力得到極大釋放,快遞業發展不斷提速。中國郵政業由此形成了國有、民營、合資、外資『同臺競技』的局面。此後,針對優化行業發展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郵政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極大地釋放了政策紅利,激發了發展動力。
隨著電商發展,中國快遞物流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快遞業務量自2014年首度超過美國後,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到2018年年末,快遞業務總量由1988年的153萬件激增至507億件,年均增速高達41.5%;2018年完成快遞業務收入6038億元,佔郵政業務收入的76.4%。
以往依靠人力分揀包裹的工作,如今正交由機器人操作。運輸裝備和信息技術加快應用,快遞服務質效逐步提昇。快遞行業運輸裝備數量大幅增加,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一批行業發展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加快應用,郵政光學字符識別分揀技術、電子運單、『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等技術裝備在世界均處於領先水平,快遞服務時效性和穩定性不斷提高。隨著5G時代的到來,圓通、菜鳥、中國聯通三方計劃將分撥中心昇級為5G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申通、中通、韻達也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向科技要生產力。同時,快遞企業還不斷完善綠色產業鏈,營造綠色發展的社會環境。
我國已經成長為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興寄遞市場,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對世界增長貢獻率超過50%,已經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每一次全網助力都給鄉親們帶來幸福新生活
你的腦中有沒有一張『水果地圖』?吃百香果首選廣西的,臍橙要贛南的,獼猴桃挑四川的……在手機App上挑挑揀揀,翻翻微商的朋友圈,幾天甚至幾小時之內,快遞可以直接送到家門口了。
快遞電商既豐富了農產品市場、方便了城市居民生活,也使遠在深山溝壑中的鄉親們嘗到了致富的甜頭。在安徽宿州市碭山縣,郵政快遞企業以『拉動農業、快遞下鄉、助貧助農』為宗旨,蹚出了一條電商、快遞進農村的『碭山路子』。在山西,臨猗縣卓裡鎮百世快遞網點快遞員李朋璇幫助果農們走出一條『快遞+電商』的新型致富路。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鄉郵投遞員尼瑪拉木創新工作室郵政電商平臺的搭建,助力?牛肉、尼西土雞、青稞面、新鮮酥油、苦(甜)蕎面、尼西小米辣、金沙江黑番茄等多種扶貧產品的銷售,有效解決了貧困村農特產品銷售難和物流運輸難的問題,為當地貧困戶年增收16.17萬元。

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6次提及郵政。順豐、韻達、中通等快遞企業舉全網之力,不斷提昇冷鏈運輸服務品質,並形成了可復制的物流方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自2017年起舉辦郵政『919電商節』,進一步樹立了中國郵政『為農服務、助農增收』的品牌形象。
近年來,郵政業作為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4年國家郵政局實施『快遞下鄉』工程以來,快遞業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地區發展得如火如荼,郵政業服務『三農』和參與精准扶貧的能力顯著增強。2016年啟動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工作,截至2018年,已培育出2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16個年業務量超500萬件的『快遞+』項目。預計到2022年,建制村電商寄遞配送全覆蓋。
『農產品寄遞是快遞業未來發展的一片藍海。』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說,快遞行業想更上一個臺階,補齊農村服務短板,做大做強農村市場尤為關鍵。
每一次華麗蛻變都衝出『中國速度』
在1949年以前,與我國建立直接通郵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僅26個。70年後的今天,我國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郵關系。隨著郵政國際化發展,民間商貿往來在世界地圖上構成的連接線日益繁密,物流業務需求越來越大。2018年,我國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1.1億件,支橕跨境網絡零售額突破3500億元。拓展海外市場、開闢國際貨運航線、中歐班列運輸郵件快件……郵政快遞企業的發展,讓全世界分享『中國速度』和『中國效率』。
70年來,中國郵政業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跨境電商高速發展,郵政快遞企業紛紛向海外拓展服務范圍,打造互聯互通的跨境寄遞網絡。順豐積極在歐洲設立海外倉,國際標快/國際特惠業務涉及54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小包業務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圓通速遞發起成立『全球包裹聯盟』,該聯盟首批企業成員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家快遞企業及產業鏈。
根據跨境電商市場需求,郵政業不斷完善和設計新的物流產品,國際小包、e郵寶、國際EMS等,極大地提昇了在國際上的快遞物流服務能力。『中通國際』專門從事國際物流、國際包裹業務、跨境電商出口或進口業務。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也積極開展跨境寄遞等業務。

現在,郵政快遞企業已不再是單純地運送國際小包或國際快件,而是以跨境電商為主線延伸出綜合服務。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廣泛運用於跨境貿易服務、生產、物流和支付環節,快遞物流企業實現覆蓋全球主要城市的『端到端』10日送達服務。

中國消費者要吃到泰國金枕榴蓮,從采摘到入口最快只需要120小時;小米手機乘順豐航空貨機,從深圳到印度金奈,5小時可達……近年來,國家郵政局積極實施『航空快遞樞紐工程』,中國物流企業密集發力國際貨運航線,搭建屬於自己的國際航空運輸網絡。中國郵政開通『杭州—新西伯利亞』全貨機航線;中通快遞與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全球航空運輸服務。

在推進國際化發展的進程中,中歐班列備受矚目。2018年11月26日,中歐班列(渝新歐)首次郵件進口測試圓滿成功,常態化運行後,郵件從德國到重慶僅需14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相關配套政策也陸續出臺,如中歐陸海快線通關便利化合作,南寧崇左檢驗檢疫便利化試驗區、中歐班列沿線檢驗檢疫合作機制等。
70年間,隨著國際交流合作深入推進,我國在全球郵政治理中的話語權顯著增強,恢復了在萬國郵政聯盟的合法席位,在北京成功舉辦了萬國郵聯大會,多次當選為萬國郵聯行政理事會和經營理事會理事國,深度參與萬國郵聯體制改革、國際鐵路運郵規則制定等國際事務。
『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佔到全球一半以上,增長速度飛快,不僅是量的增長,同時全球業務量佔比也在提昇,未來幾年這種趨勢還將繼續。』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郵政業國際發展合作研究諮詢中心主任扈長松分析。今後,快遞企業將繼續加快國際化步伐,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同時,助力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
□親歷者說
頂層設計激勵郵政業接續發展
原郵電部部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喊出的十二字理念,刻在了中國郵政業鏗鏘前行的腳印裡。郵政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勇於探索、闊步向前、孜孜以求,攀登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一,中國郵政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郵政大國。郵政快遞服務網點遍布城鄉,服務能力大幅提昇,服務質量大大改善。
1998年郵電分營時,我曾經說過,盡管有人把改革看作冒風險,但不改革纔是最大的風險。我們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現代化的郵政網絡將成為最迅捷、最可靠、最高效的全球商用服務體系之一。如今這些都已成為現實。中國快遞業不斷促進社會經濟增長,不斷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是國家改革開放的結果,是郵政體制不斷改革完善的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先後部署完成了郵電管理體制調整、郵電分營、郵政政企分開、《郵政法》修訂及完善省級以下郵政監管體制改革等重大體制改革任務,郵政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極大地釋放了政策紅利,激勵了郵政業的接續發展,也激發了快遞業的蓬勃發展。
從溜索傳郵到『郵通世界』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郵遞員尼瑪拉木
我1999年參加工作,曾是我國1.6萬名步班郵遞員中的一員。多年來,我每天都要背著20多公斤重的郵包,穿行在總長大約350公裡的3條郵路上,為散住在雲嶺鄉960平方公裡、數十個村寨的5800多名藏族同胞提供郵政普遍服務。
過去工作時,我需要在海拔1500米的乾熱河谷中行走,或是翻越海拔4500米的雪山,還需要溜索過江。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雪山峽谷中的村民和外界溝通的唯一方式就是信件。
現在,隨著一座座大橋橫跨瀾滄江兩岸、一條條公路聯通鄉村,自然村都通了公路,汽車可以開到村裡,我可以坐車去送郵件了。鄉親們有了電話、手機,信件少了,但電商包裹越來越多,以前郵班大多一星期一班,現在基本能達到兩天一班,碰到『雙11』等高峰期還得天天班。
2016年起,我們雲嶺鄉郵政所開通了『郵樂購』農村電商平臺,我利用『郵樂購』平臺,幫鄉親們把釀好的葡萄酒等特產賣出去,讓他們富起來。這些年來,交通情況越來越好,投遞環境也越來越好,加上電商的發展,鄉親們的生活已經被打開了一扇名為『郵通世界』的窗戶。
我也是『新業態』的主力軍
中通快遞貨運司機張東建
我是在永定河邊長大的河北涿州人。2007年,我加入了一個貨運車隊,車隊一共有7輛車,主要是跟中通快遞合作。那時,新《郵政法》還沒有實施,我們算是『黑快遞』,上路跑車經常被查。
2009年,對很多快遞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民營快遞業正式合法化。不管是上路跑車,還是跟親戚朋友談起工作,我都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多了一份身處『新業態』中的驕傲勁兒。
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經歷『雙11』。我記得當時整個北京轉運中心都處於基本癱瘓的局面,因為場地太小,又沒什麼經驗,大家都搞不懂怎麼一下子多了那麼多貨。現在,基本不爆倉。運輸時效也是在2009年開始規范的。以前跑在路上,快遞會在路上耽擱不少時間。明確運輸時效以後,我們爭分奪秒地把貨運起來。車輛和設備也不斷更新昇級,從6.7米廂貨卡車換成了7.6米的車,運力越來越強。
這幾年快遞行業發展快,公司待遇越來越好,我也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加入快遞行業。我真心希望這個行業能夠一直很好地發展下去。
- 北國風情『雙鹿紋玉佩』亮相2019/09/29
- 哈市三大動力路電機廠3棟家屬樓拆除將建景觀綠地和地下停車場2019/10/09
- 范冰冰被曝已產子?引發熱議2019/09/03
- 英格蘭妖鋒神球真絕了!原來索帥曼聯真不會用他2019/10/15
- 陳坤倪妮聚會互動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
- 五環之歌不侵權是什麼情況?怎麼回事?終於真
- NPC告別演唱會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是
- 韓女星崔雪莉自殺公寓發現6具屍體 這是怎麼
- 42歲何琳罕見曬照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
- 文詠珊意大利婚禮怎麼回事?終於真相了,原來
- 大興農場促進新糧銷售
- 八五四掀起秋翻整地高潮
- 國考報名今開始:擬招2.4萬人 政策向基層傾斜
- 全國攜號轉網下月底全面實行 三大運營商發布優惠
- 5部門明確國資充實社保時間表 2020年底基本完成
- 河南保護英烈紀念設施:以法律名義捍衛烈士榮光
- 太空機器人要當『爺爺』了?俄將推半人月球車
- 為何減肥這麼難?研究稱人類偏愛脂肪碳水組合食物
- 英外交大臣:肇事的美外交官之妻不再享有豁免權
- 美國費城發生槍擊事件致6人受傷 暫無人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