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多家銀行發文加強管控 透支信用卡買房不靈了
2019-10-12 11:06: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希望透支信用卡炒房的人今後別再打信用卡的主意了。8月份以來,在監管要求下,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加強對房產類商戶交易管控。總體來看,透支信用卡在開發商或中介買房都被叫停,繳納物業費和分時用房(出租房)多被限額交易,單筆不超過1.5萬或3萬元。事實上,監管部門一直嚴禁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和信用卡透支等資金用於購房炒股。

  透支信用卡買房被禁

  繳物業費有限額

  8月以來,農行、建行、招行、興業、平安、光大等多家銀行先後發布公告,加強房地產類商戶交易的管理。有的全面限制房地產商戶,有的銀行為特定類別的商戶設定交易限額。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這些公告中看到,被限制的與房地產相關的商戶類別主要涉及5個:住宅與商業地產開發(商戶類別碼1520)、不動產代理——房地產經紀(商戶類別碼7013)、建築工程(商戶類別碼1771)、分時使用的別墅或度假用房(商戶類別碼7012)和不動產管理-物業管理(商戶類別碼6513)。

  不同銀行對這些商戶的限制情況各有不同:前兩類因為可買房,均被禁止交易;最後一類物業管理,是大家日常繳費需要的,都可以透支刷卡但有限額;中間兩類,有的銀行禁止,有的銀行限額交易。

  可交易商戶半年累計

  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

  從公告內容具體來看,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比較簡單,沒有列出限制細節。8月20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稱:『為落實房地產調控相關政策,依據相關規定,我行對房地產類商戶設定限制,當您持有我行信用卡在此類商戶透支消費時,有可能導致交易失敗。』9月30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稱:『根據監管部門要求,我行將於2019年10月8日起對信用卡資金流入房地產類相關領域的交易進行管控,當您持我行信用卡在此類商戶透支消費時將會導致交易失敗。』

  招行和興業都分別列出了禁止和限制透支交易的商戶類別,但後者限制金額為多少沒有明示。根據興業信用卡中心9月12日發布的公告,除了物業管理(商戶類別6513),其他4類商戶(商戶類別碼為1520、7013、7012、1771)都不能進行透支交易。即使在物業類商戶,透支交易也設定限制,客戶有可能交易失敗。

  9月27日,招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稱,該行信用卡不可在3類房地產類商戶(商戶類別碼為1520、1771、7013)進行交易;在物業類、分時用房類商戶(如商戶類別碼為6513、7012等)設定交易限制。當客戶持有該行信用卡在這些商戶交易時,有可能導致交易失敗。

  相比之下,農行和建行的公告披露信息更加詳細。具體來說,農行信用卡不得在境內開發商和房產中介(商戶類別碼為1520、7013)兩類商戶進行交易;在剩餘三類境內房地產類商戶(商戶類別碼為6513、1771、7012)的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1.5萬元人民幣,日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1.5萬元人民幣,月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季度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半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

  9月26日,建行信用卡發布的公告稱,該行信用卡不得在境內3種房地產類商戶(商戶類別碼為1520、1771、7013)進行交易。對在境內物業管理和出租等商戶(商戶類別碼為6513、7012)交易,按客戶實施管控: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3萬元人民幣,日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月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半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萬元人民幣,年累計交易金額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

  專家稱監管趨嚴

  為管控信用卡風險的前奏

  央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銀行卡授信總額為16.32萬億元,環比增長3.23%;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為7.23萬億元,環比增長3.64%。銀行卡卡均授信額度2.29萬元,授信使用率為44.31%。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838.84億元,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17%,佔比較上季度末上昇0.02個百分點。

  銀行資深專家董崢認為,對信用卡資金流入房產的管控一直都存在,近期監管趨嚴一方面是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原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下半年信用卡風險管控的前奏。

  董崢指出,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爆發式的規模增長,今年以來銀行信用卡規模增速放緩,信用卡不良上昇,有些銀行甚至大范圍封卡或降額,調整信用卡業務結構。在他看來,從風險形式來看,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形式不同於以前,主要反映在投資領域,比如P2P、房地產等。下半年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點是消化不良控制風險,管控房地產領域的消費,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記者 程婕)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