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2019中秋賞月全攻略出爐!
2019-09-13 16:28:55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又到一年中秋時,

  今年中秋,

  哪裡天公作美有月看,

  哪裡細雨紛紛雲遮月?

  新鮮出爐的《全國中秋賞月地圖》

  來get~

  ▼

  【最佳賞月時間,請留意】

  今年又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節是9月13日,

  月亮最圓將出現在14日12時32分39秒,

  此時我國所有地區正處於白天。

  不過,中秋當晚,

  月上中天時,

  (不同位置早晚略有差異,

  總體大概在23時至凌晨1時左右),

  月球地平高度達整夜最大,

  穿過的大氣層最薄,

  因而月光最明亮,

  是觀月的最佳時機。

  文字來源:金羊網

  【2019全國中秋賞月地圖】

  今年中秋當天,

  降雨較為明顯的地點集中在

  西南東北地區。

  從氣候上來看,中秋節,正值『華西秋雨』期間,此時西南地區往往陰雨連綿,而且多夜雨。雖然秋季暖濕氣流通常不及盛夏,降雨強度雖不是特別大,但雨水淅淅瀝瀝,常常一連數日細雨霏霏,或淅淅瀝瀝時斷時續。

  中央氣象臺預報,

  中秋當天(9月13日08時至14日08時)

  黑龍江西北部、東北地區中東部和南部

  西藏東南部、青海南部、西北地區東部、

  天津南部、西南地區北部等地

  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

  其中,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

  部分地區有暴雨。

  以上降雨區域天氣較為陰沈,

  雲量比較多,

  部分地區或出現彩雲追月的景觀。

  而華北、江南等地天氣晴朗

  這個中秋有望能看到

  皎皎的月光。

  【中秋賞月,注意防寒保暖】

  中秋時節,

  暖濕空氣已經開始消退,

  冷空氣勢力則有所增強。

  中秋賞月,夜間長時間待在戶外,

  部分地區晝夜溫差較大,

  與家人一起賞月,

  老人孩子特別需注意添衣保暖。

  一壺熱茶

  一塊月餅

  賞月養眼

  美食暖胃

  【熱門景點賞月穿衣指南】

  常年賞月的熱門景區中,

  長白山五臺山等地

  中秋當天日最低氣溫不足10℃,

  天氣較涼,外出賞月需穿戴好外套出行。

  故宮泰山廬山等地

  日最低氣溫在20℃上下,

  氣溫適宜,外出賞月可穿長袖出行;

  華南、江南等地多地『暑熱』未消,

  出行賞月,短袖即可,

  不過部分地區可能有陣雨侵擾,

  外出記得帶傘。

  【中秋賞月最佳地點推薦】

  中秋賞月,選對地方很重要。

  俗話說『登高望遠』

  有條件的可以去附近的山上,

  或是地勢較高的建築等,

  都是賞月的好去處。

  尋一處避開城鎮燈光之處,

  靜候『皜月頂空照』美景出現。

  如果想看水中映月的景象,

  可選擇靠近河、湖、海的地方賞月,

  一輪圓月昇至空中,

  水中月和天上月相映成趣,

  親眼目睹『海上生明月』的壯觀,

  也是別有一番意境。

  【月亮拍得好的人,都知道這幾點】

  熱愛攝影的人

  中秋節除了賞月外,

  一定還想用相機留住美麗的風景。

  掌握下面幾條拍攝小技巧,

  讓你在中秋賞月時拍出不一樣的花好月圓。

  01如何拍出好玩的月亮?

  樓閣,遠山,小窗,地標建築……唯美的構圖,可以讓畫面更有視覺張力,傳達出兼具時間、空間的美感。除了拍攝月亮之外,一些錯位的創意攝影也是趣味十足。比如『手心捧月』『籃筐投月』等等。

  02相機操作小tips

  ?盡量使用長焦鏡頭

  器材准備上,盡量使用長焦鏡頭,有助於拍出更大更亮的月亮。

  ?使用三腳架穩定設備

  在黑暗中拍攝,需要足夠穩定纔可拍出清晰的影像。拍攝月亮,建議把相機架上三腳架,有條件的話可使用快門線防止畫面抖動。

  ?盡量使用全手動模式

  拍攝月光時,最好把相機設定為全手動模式,試拍數張再根據環境微調。在黑暗的環境中拍攝,如果使用半自動或先決模式,相機可能會誤以為光線不足,將快門調慢或將光圈調大,容易過度曝光。

  創意攝影師Adrian Limani借助空間的錯位和長焦鏡頭帶來的視覺壓縮感,巧妙的拍攝了名為『月亮剪影』的照片,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剪紙版嫦娥『奔月』。圖片來源:中新網

  捧月在手心。圖片來源:中新網

  拍攝這幅照片的是一位法國名叫Laurent Laveder的攝影師,他拍攝了一系列人與月亮互動的攝影作品,名為『MOON GAME』。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年中秋,大家都要去哪兒賞月呢?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網絡中國節·中秋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