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標注"兒童"字樣就貴好幾倍 兒童食品市場魚龍混雜
2019-09-04 08:49: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 題:換個卡通包裝、標注『兒童』字樣就貴好幾倍,『兒童食品』真的適合兒童?

  新華社記者 胡林果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采購兒童用品,從兒童書包到兒童牛奶、兒童水餃,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都被放入購物車中。

  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更青睞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而這類食品往往價格較高。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是否真的適合兒童?記者展開了調查。

  有的家長被『洗腦』對兒童食品深信不疑

  記者走訪了廣州一些大型超市,發現冠有『兒童』字樣的食品確實不少,與同類的普通食品相比,這些食品無一例外有著頗受兒童喜愛的卡通圖案包裝。

  記者在廣州市天河區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零食區貨架上一款盒裝的『兒童餅乾』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圍觀,餅乾盒封面顏色鮮艷,並印有精美可愛的熊貓圖案。正在挑選該商品的何女士告訴記者,『小孩買東西就喜歡可愛的包裝盒,無論多貴都嚷著要買。』

  除了孩子喜歡,媽媽們似乎也願意為此買單。這些『兒童食品』大多在顯眼處標有『含多種兒童成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媽媽呵護寶寶的首選』等字樣,相比普通食品,價格也普遍高出一大截。

  號稱『添加多種礦物質、完全無菌、源自高山或地下水』的『嬰兒水』,出現在各大超市、電商平臺,售價高達二三十元一瓶。廣州的劉女士似乎『著了魔』一樣,對商家宣稱的『無菌』深信不疑,甚至連給寶寶衝奶粉、煮粥都要用『嬰兒水』。2019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名受訪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於給孩子購買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

  上過當的肖女士則認為買『嬰兒水』這樣的『兒童食品』等於交『智商稅』。最近肖女士購買了一款12.5元的『壽桃』牌兒童胡蘿卜面,據超市促銷人員介紹,該款面條不含添加劑,且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但肖女士回到家仔細檢查配料表纔發現,除添加了2%的胡蘿卜粉,其他配料和普通面條一樣,『何來更加營養呢?』

  自造概念、炒作噱頭『兒童食品』市場魚龍混雜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企業把『兒童食品』當成了宣傳噱頭,宣稱產品『營養價值高』『孩子更愛吃』,這背後其實與商家營銷手段密切相關:

  ——炒作概念,部分『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款『欣和零添加減鹽型天然親寶有機醬油』,客服告訴記者,該醬油含鹽量比較低,適合一歲到三歲的寶寶。然而記者查看成分表後發現,『鈉』的含量達到了每10毫昇500毫克,不僅與普通醬油無異,更稱不上『低鹽』——根據食品營養標簽的國家標准,每100克或100毫昇食品中鈉的含量小於或等於120毫克纔屬於『低鹽』。

  江蘇省消保委2018年發布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5款宣稱為『兒童醬油』的產品在營養元素等指標上與普通醬油並無太大差異,甚至一些『兒童醬油』鈉含量比普通醬油還高。江蘇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國沒有『兒童醬油』的相關產品標准,記者查詢相關國家標准發現,現有的醬油分類標准主要依據成分和制作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再制醬油等,並沒有依據食用者年齡劃分的醬油類型。

  ——名不副實,部分產品宣稱適用人群與實際不符合。第三方嬰童產品測評平臺小紅花測評從網上選購了10款熱銷的寶寶面條,價格在6.8元/件至119元/件之間,這些產品均在產品詳情頁面宣稱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然而,平臺委托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驗發現,測評中一半面條的鐵含量都不符合嬰幼兒輔食國標要求。

  ——部分兒童食品為了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記者在廣州某超市冷凍區發現一款『兒童菲力牛排』,從牛排配料表成分來看,與該品牌的其他牛排產品幾乎一致,且含有食用香精等8種食品添加劑。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柳春紅表示,一些產品為了迎合兒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調味料等。事實上,目前食品添加劑國家標准的制定是基於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參考而設定的,並沒有針對兒童制定添加劑限量標准。『若兒童食用含有過多添加劑的食品,可能產生急、慢性毒性,當然這些都與最終攝入的劑量有關。』

  『兒童食品』市場亟待整治莫讓商家鑽空子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國際對於兒童的年齡劃分界限比較模糊,商家為了開拓消費市場故意制造概念、營造噱頭,自造『兒童食品』概念。柳春紅等專家認為,必須在『兒童食品』管理上下功夫:

  首先,建立兒童食品標准或者兒童食品指南。廣東省食品安全質量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蔡高斯建議,針對兒童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標准,規范標簽標識和銷售宣傳。

  其次,加強兒童食品的源頭監管。專家表示,伴隨著消費昇級、差別化消費市場的不斷開拓,有關部門應對『兒童』相關字樣出現在食品包裝上做更嚴格的規范,同時在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加入關鍵詞限制,遏制有誤導傾向的兒童食品標簽『漫天飛』。

  最後,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家長在選擇兒童食品時,不要被卡通包裝和宣傳口號所迷惑,注意看配料表進行選擇。(參與采寫:劉珊)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