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藍天雄鷹』王興坤:我時刻准備為國家和人民赴湯蹈火
2019-07-30 19:22:3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王興坤在機艙做起飛准備。受訪者供圖

  『我駕駛飛機已經快20年了。』爽朗的聲音從聽筒傳來。在電話那端等待采訪的東北漢子剛和自己的戰友結束在大興安嶺地區的駐防任務。『隨著天氣溫度不斷昇高,火患風險越來越大,我們一刻都不能松懈,要做好隨時奔赴火場的准備。』

  王興坤是中國第一代森林消防航空兵,現任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副隊長,自投身航空事業以來,安全飛行2657小時。記者給王興坤打通電話時,他正在隊裡待命。

  1987年,『五六大火』侵襲了我國大興安嶺,即使投入滅火人員共約3萬多人,大火依舊持續燃燒了21天,過火森林面積達56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因為這場火災,國家開始為組建森林指揮部(現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做准備。但是由於缺乏資金和硬件裝備,直到2009年這支隊伍纔正式開始組建。『當時是從各個武警部隊中抽調合適的人員正式組建隊伍,我是第一批入選的。』

  實際上,從2006年起,王興坤和戰友們就經常駕駛直昇機出現在林海的上空,支援消防滅火工作。『只有在一線,纔能深切感受到專業隊伍組建的重要性。那時,我就深知國家的森林消防事業需要我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2010年,使命將王興坤推到了『舞臺』的前列,已是一級飛行員王興坤被任命為該支隊飛行一大隊大隊長。

  『從飛機下掛武器到飛機下掛救火吊桶,從自己飛好到團隊飛好。』已經駕駛直昇機9年的王興坤依舊迎來了巨大的挑戰,『以前的任務目標是對敵實行火力打擊,而現在則是對著火點進行圍堵和覆滅,無論是飛行戰法還是應急處理都有巨大的變化。』

  王興坤與應急救援直昇機。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挑戰不僅來自駕駛技巧,支隊剛開始組建時,沒有森林消防滅火方法、法規文件、訓練途徑等可借鑒的經驗,連飛行員也僅有十幾個人,只能達到基本崗位人數的標准線。『我們當時只能保證每個崗位上都有人,可是工作的質量和標准還達不到專業標准,能力素質還需要提昇。』

  面對諸多薄弱環節,王興坤明白自己只能直面挑戰,以戰為練。『火情不等人。既然團隊沒有配合經驗,我們就在火場一線實戰訓練;沒有經驗借鑒,我們就在火場一線實戰摸索,總會找到方法。』

  2011年1月,支隊接裝開訓。8月份,上級擬組織森林部隊要素最全、規模最大的實兵演習。征求支隊能否參演時,有人說,剛開始訓練,若參演無法完成任務丟臉怎麼辦?

  『這時不練何時練,去!還要擔當打火頭的主攻手。平時怕丟臉,火場要丟命,大火會等准備好纔燃燒嗎?我國空軍就是在朝鮮戰場實戰中學會飛行的。』王興坤擲地有聲地道出了直昇機支隊第一代創業人的心聲。

  擔當主攻手最有效的方式是吊桶滅火。『我先來。』懸掛碩大吊桶的直昇機首次昇空,飛行不到半個小時,王興坤感覺直昇機突然抖了起來。『不好,有氣流!』來不及多想,他一邊命令副駕駛觀察機載設備工作,一邊讓機械師協助觀察吊桶擺動情況。『擺幅5度、10度……』,巨大慣性作用下,機身明顯跟著晃動。

  『91007,注意安全,准備拋桶。』按處置預案,拋桶保機條件完全具備。『難道首次訓練就要拋掉價值50餘萬元裝備?這預繳的「學費」太昂貴了。飛出吊桶特情技戰參數是我的責任。』王興坤『瘋』勁上來後,用雙手緊握操縱杆控制機身,減少擺幅;用最大功率向上硬『拔』,對抗氣流,十分鍾後,直昇機慢慢恢復平靜,怒吼著衝出氣流。王興坤由此得來的第一手資料,成為吊桶訓練活教材。

  探索沒有止步。單機吊裝水量有限,遇有特大火災,吊裝的水灑下後可能霧化,反助推火勢,怎麼辦?王興坤有著自己的想法『一架不行就兩架,兩架不行就四架,多機跟進灑水,用量變提昇質變。』

  爭論隨之而來,質疑:還沒學會走就想跑,出了事怎麼辦?『不能因為怕出事兒就放棄,敢想敢拼,為任務破除萬難,是軍人的基本素質。』從一次又一次的推演到一次又一次試飛演練,王興坤將新的戰法變成了事實。

  2017年6月的一天,雷雨侵襲了海拔800米的呼中林場,一顆立於高處的枯骨樹被雷擊中,引發了一場面積達80公頃的火災。得到消息,王興坤和戰友立即駕駛直昇機向火場方向奔去。

  到達呼中林場後,火勢嚴峻,王興坤和戰友所駕駛的四架飛機在距離火線50米的上方交替盤旋,機身下吊著從胡馬墳調來的水,自高空中灑下,如同一張白布,從空中延伸至火苗上,及時遏制住火勢蔓延,沒有造成重大影響。

  得到了呼中林場的滅火實踐檢驗,王興坤所采取的『四機跟進吊桶灑水』戰法新鮮出爐。『這是「四機跟進吊桶灑水」首次實際運用,戰法的成功,意味著我們面對大型森林火災有了更多的保障,我特別開心。』

  王興坤和戰友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9年來,王興坤先後研訓10多個空中滅火戰法,探索了30餘項高難科目。他在一次次滅火實戰中,積累3000多個火場航線數據,為保護國家森林生態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為防火滅火任務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然而這些成果的背後,是時刻潛伏在王興坤四周的危險。將生命置之度外,在驚天膽量中一次又一次直面風險是王興坤工作的常態。『天氣可以被雷達監控檢測,但森林火場的情況瞬息萬變,無法通過技術與肉眼迅速感知,一切都要在未知和不確定中進行。』

  2012年6月2日,大興安嶺地區南翁河自然保護區發生森林火災,王興坤在執行任務時將滅火隊員機降於距火線500米的側翼草塘內,可是當他准備返航時,風向突然發生變化,5米多高的火向滅火隊員飛去。他迅速下降,在原機降點著陸,組織隊員迅速登機。當最後一名滅火隊員登上飛機,直昇機昇離地面不足百米之際,火頭從機降點呼嘯而過。剎那間,驚出一身冷汗的王興坤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滅火事故的發生。

  『不僅火場充滿危險,連滅火方法本身都風險重重。』飛機灑水時如果距離火場的高度超過50米時,水就會霧化,失去滅火作用。『火場上空低於50米的空氣環境通常都無法判斷,並且火場隨時都可能突然爆燃,形成真空,而飛機的發動機失去空氣就會驟停,墜機的風險時刻都存在。一切安全標准,只能通過實踐去一點點摸索。』

  『沒有99.99%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這是森林消防局直昇機支隊建設發展的鐵律。

  王興坤所在的支隊自2009年組建以來,累計完成飛行訓練44289餘架次,時長達13647多小時,任務航程182199公裡,為我國森林消防做出了顯著貢獻。

  可王興坤並沒有被榮譽擊昏,『人纔匱乏,始終是我們的問題,我剛加入支隊時,團隊只有兩個人在部隊參加過滅火任務,其他同志都沒有參加過。』強烈的懮患意識讓王興坤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光要自己飛好,還要帶著團隊一起飛好。』他將平時積累的戰法訓法等心得體會,編寫成20餘萬字的理論教材、教案,供飛行員參照學習。

  9年來,王興坤培養飛行骨乾5人,四種氣象飛行員4人,大隊人纔梯次結構初步形成,具備出動4個機組遂行任務能力。『從飛行員到機長,再到飛行指揮員,身份確實轉變了。但是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國家的森林消防事業,這種幸福感與獲得感同樣珍貴。』

  如今,王興坤即將迎來自己駕駛直昇機的第二十個年頭,可他依舊沒打算停下腳步。『只要國家需要我,只要我身體能夠允許,我就還想一直飛下去。』

  采訪最後,他的聲音從話筒那邊傳過來,一字一句鏗鏘有力。『現在是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只想成為這個大體系下的小螺絲釘,發揮好螺絲釘精神。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見習記者劉逸鵬實習生宋仕琪)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