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雲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海天茫茫,陽光燦燦,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老歌,隨著海風從小島上飄來。
近了,近了,經過多番周折和顛簸,我們終於踏上這座由珊瑚和貝殼風化而成的小沙島——中建島。
這裡駐紮著一支英雄的守備隊。40多年前的一天,海軍一艘炮艇載著7人小分隊登島,拉開了人民海軍駐防中建島的歷史。這支守備隊曾被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稱號,是海軍歷史上第一個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基層單位。4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守島官兵用青春和熱血,在祖國西南海疆築起了一道鋼鐵長城。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如今的中建島守備營全面建設取得了新成就。
中建島位於西沙群島最南端,離三沙市永興島178公裡,是中國領海基點。小島面積不足1.2平方公裡,島上曾寸草不生,被稱為『荒島』『風島』『南海戈壁』。而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卻是五彩的世界:它白得那樣純粹,紅得分外耀眼,綠得生機盎然,黑得俊朗堅毅,藍得深遠遼闊。
白:沒有七分英雄膽,休上中建白沙灘
上島真難。
5月的南海,算是一年中海況最好的季節。即使這樣,5000多噸的艦船依然像一片樹葉。我們從三沙市永興島駛出,在漆黑的海面上飄搖了一夜,終於迎來海上日出。走上甲板,興奮地發現,中建島隱隱約約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
由於碼頭航道淺、暗礁多,只能靠小船接駁。我們登上一艘小船,又是一個多小時的飄搖。正頭暈目眩時,海軍某基地副政委陳江舫朗聲說,『我們到了!』
踏上沙灘,仿佛置身一片白色沙漠。聽戰士們說,這裡有『四高兩缺一多』,高溫、高濕、高日照、高鹽分,缺水、缺土,多臺風。臺風過境時,營區常被海水浸泡。一旦遭遇強臺風,整座島嶼便沒入海中。每年下半年寒潮期間,風大浪急,連漁船都很難靠岸,島上有時三四個月無法補給。
在營區門口,兩行大字赫然在目,『沒有七分英雄膽,休上中建白沙灘』。三級軍士長郭丹陽已在這裡駐守了16年,他剛來時,被這裡的『白』驚到了:到處是白沙,營房也是『一窮二白』,官兵的食物、淡水、生活用品都要靠船來補給。
2016年10月,『莎莉嘉』『海馬』雙臺風接踵而至,中建島『被吹變了形』。官兵在缺水斷電的情況下堅守25天,成功處置了油庫頂部裂縫、營區海水倒灌等重大險情,為部隊挽回100萬餘元經濟損失。
有一次受寒潮影響,通信中斷幾個月,等到寒潮過去,原守備隊隊長劉傑奇同時收到家中發來的三份電報:一份是『父病重』,一份是『父病危』,還有一份是『父病故』。
休假歸來的戰士帶著一群小鴨子上島。在三亞等交通艇等了幾周,在永興島等交通艇又等了幾周,到中建島的時候,鴨子已經長大了……
紅:丹心永向黨,紮根在天涯
朝陽初昇,霞光萬道。鋪在沙灘上的巨幅黨旗和國旗,紅得醒目熱烈,巡邏戰士列隊而過。
我們跟隨巡邏戰士,走在風吹浪卷的海邊。守備營某連指導員陳子民講起『種旗』的經歷。曾經,守島戰士們搜集全島紅珊瑚碎片,一點一點拼成『祖國萬歲』四個大字。一場臺風狂飆而至,削走了半尺多厚的珊瑚沙,拼砌好的圖案也被吹得無影無蹤。後來官兵們發現:島上有一種叫海馬草的多肉植物,在陽光照射下,葉莖都會變得紅彤彤,既耐高溫又抗鹽鹼。『咱們可以把「祖國萬歲」種出來!』說乾就乾,官兵開始挖草栽種。擔心日照強傷及小苗,他們搭起簡易帳篷;擔心小苗缺水,他們省下珍貴的淡水來澆灌。一個月後,50多米長、紅彤彤的『祖國萬歲』字型奇跡般地呈現在白色沙灘!2012年慶祝黨的十八大召開和守備隊被授予榮譽稱號30周年,官兵們又『種』出巨幅國旗。
今年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建島官兵又『種』下了巨幅黨旗和『黨輝永耀』四個大字。如今,島上2900多平方米的黨旗,2900多平方米的國旗,是全體守島官兵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坐標,每次巡邏經過,官兵們都會莊嚴敬禮。
海馬草莖葉鮮紅,那是中建人忠誠的熱血;海馬草深紮根系,那是中建人堅定的信念。
主權碑上的『中國』二字,也紅得格外耀眼。四級軍士長王少輝,每月的第一天,都會用紅漆把『中國』二字仔細地描一遍,一描就是13年,『當兵來到中建島,使我真正感受到「中國」二字的分量。只要祖國需要,我願守一輩子中建島、當一輩子「天涯哨兵」!』
綠:戰天斗地,誓把荒島變花園
登上中建島的制高點信號塔,俯矙全島,片片綠色盡收眼底:馬尾松高聳蒼勁,羊角樹開枝散葉,抗風桐堅韌不拔,爬藤植物貼地而生……那層疊著、伸展著的綠,彰顯著守島官兵與大自然抗爭的頑強意志。
『島上種活一棵樹,可比養個孩子難呢!』教導員劉長文笑著說。種樹,成了每一代駐島官兵的使命。為了種樹,他們從大陸上背土。為了改善土壤環境,他們甚至把雞糞帶上島礁。老兵邱華回憶,一名老班長在島上服役8年,共背上來48包土,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照料樹苗。可即使這樣,最初種的890棵樹只成活了1棵。
『中建第一樹』是銀毛樹,是第一批栽種的890棵、15類植物中唯一存活下來的。這棵樹見證了中建島守備隊官兵艱苦奮斗的歷程。
『種下的不僅僅是樹,更是一種精神,是一顆顆愛國愛島的種子,展現的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志氣、百折不撓的銳氣和一往無前的豪氣。』營長范期宏告訴我們。
40多年後的今天,島上已成活了489棵椰樹、1423棵抗風桐、5336棵馬尾松,以及2萬多平方米的爬藤、海馬草等植被。每到春季,就會有數萬只大鳳頭燕鷗飛到島上棲息,成為西沙群島中海鳥最多的一個島。
每名守島官兵都有自己的紮根樹。培土、扶苗,再澆上滿滿一桶『定根水』。幸運的是,在島上的幾天裡,恰逢戰士們新種一批椰子樹,我們每人也種下了一棵見證『天涯哨兵』守島衛國的椰苗。
用愛與堅守,官兵們在這片寸草不生的沙灘上,創造出一個生機盎然的海上綠洲、構建起一道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
黑:西沙黑,守島戰士獨特的美
在中建島的幾天裡,我們深深感受到守島官兵的純朴與可愛,那黝黑的皮膚、英俊的面孔、堅毅的神情,構成了中建島上獨特的風景。
『我是大黑,他是二黑,這是小黑!我們被譽為「中建三黑」。』戰士周校田指著一條喚作『小黑』的愛犬向我們介紹時,憨厚地笑了。
周校田和他說的『二黑』洪詠春,上島不到半年,成為島上最黑的兵。黑皮膚是守島官兵的『標配』。誰黑,意味著誰的訓練刻苦,戰士們說,『西沙黑,西沙黑,守島戰士獨特的美。誰不黑誰慚愧!』
島上除了兩只軍犬,還有八九只普通犬。它們跟著戰士一起巡邏,一起趕海捕魚,成為戰士們的親密伙伴。
海島上,烈日似火、海風如刀,空氣一捏一把水、捏乾一把鹽。戰高溫、斗風浪、抓訓練,官兵臉龐黝黑發亮,皮膚被曬脫了皮;迷彩服濕了乾、乾了濕,滲出厚厚的鹽漬。這種艱苦,外人是難以體會的。我們上島不一會兒,皮膚已曬得生疼,衣服裡外全濕透。
『營長同志,部隊入營儀式集合完畢,請指示!』這是2019年第一批中建新兵入營儀式。這場特殊的儀式,是守備營被授予榮譽稱號以來,中建島一直堅持的傳統。
『每一名來到中建島的戰士,都有屬於自己的「天涯哨兵」編號,下面我將你們的編號告知你們。鄧哲!』
『到!』
『你是中建島守備營20190015號天涯哨兵!』
……
宣布完畢,中建島『新兵』、從其他島嶼調整過來任職副營長的鄧哲,帶領六名新兵莊嚴宣誓:『珍惜中建榮譽,投身中建建設,刻苦訓練、常備不懈,尊乾愛兵、團結同志,爭做讓黨和人民永遠放心的天涯哨兵,為把中建建設成為一流前哨陣地而努力奮斗。』
藍:向海圖強,砥礪武功爭先鋒
又一個風吹浪卷的日子,島上例行實戰訓練。白沙灘地表溫度接近50攝氏度,戰士們一個個飛身撲下,燙人的沙子濺得滿臉都是,汗水衝出道道沙痕。一個目光堅定的小伙子匕首練得虎虎生風,動作迅疾凌厲。他是中建島守備隊的軍醫蔡關泉。
『連軍醫都是戰斗員?』面對我們的提問,范期宏回答得斬釘截鐵:『中建島遠離大陸,單獨設防,海空情復雜,必須全員過硬。』
『武藝練不精,不配中建兵』『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中建島守備隊實施全員額換崗輪訓,培養『本專業精通、跨專業適用』的多能型人纔。目前,上島一年以上的官兵,無論是勤務員還是炊事員,人人都能熟練使用島上裝備的所有輕重武器。
改革強軍,中建島官兵嚴格進行實戰化訓練,推動由『守備營』向『特戰隊』轉型,加大沙灘武裝越野的強度,把射擊靶場設置在海上,晝夜進行漂浮靶射擊……官兵們始終瞪大警惕的眼睛,海空情目標發現率和上報率均達到100%。
戰士們說,在這裡,眼睛望不到祖國大陸,他們日夜守護的只有腳下這片土地。島即是國,國即是家,哪怕付出再多,也一定要守好她。
『中建島的兵是從大海的波濤中闖蕩出來的,是在炎熱的沙灘中煎熬出來的,是在嚴格的訓練場上摔打出來的,是在惡劣的環境中磨煉出來的。』前來視察的一位將軍曾這樣評價。
『千裡長沙的明珠,萬裡海疆的門戶。立志家國夢,甘嘗白沙苦,初心不曾改,國旗心中樹……』這首《中建島之歌》,守島官兵人人會唱,因為這是他們用忠誠和奉獻譜寫出來的。歌聲飛揚,不絕如縷,歷經幾代中建人的接續傳唱,歌聲愈加高亢遼遠。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