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環保志願者』白金:5年行程10萬裡為草原『保潔』
2019-06-08 20:54: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

  白金:『環保志願者』。視頻剪輯:謝利媛孫偉淦(實習)

  『沒有草原,何以為家?』

  人到中年,白金不停地回頭尋找錫林郭勒盟那片原汁原味的草原,這片草原被他稱為——童年的故鄉,構成了他漫長人生歲月中對家的最初認知和美好記憶:

  小時候的草原,草長得茂盛,小孩在草原上奔跑像掉進了高大濃密的樹林見不到人影。錫林河蜿蜿蜒蜒猶如一條藍色的彩綢在綠茵中順勢穿行,到了季節,還會有幾千只飛鳥低空盤旋,成片成片地在家門口飛過……

  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錒鍔銥(AEI)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創始人白金剛剛獲得了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頒發的2019『最美生態環保志願者』榮譽稱號。領獎之前,他在電話中同記者講述起從前的故鄉,寫實的話語就像是在勾勒一幅具象的草原風景畫。突然,他話鋒一轉,惋惜地嘆了口氣,『現在很難看到那種景象了!』

  錒鍔銥(AEI)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創始人白金。本人供圖

  故鄉在慢慢『消失』,白金在采訪中多次袒露出這樣的擔懮。他告訴記者,自己真正意識到『草原生態保護』問題的窘迫是在2014年。

  那年夏天,日益熱鬧起來的錫林河自然風景區因為人流量激增,垃圾問題逐漸凸顯。白金和朋友來到錫林河邊游玩,見此景,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臨時起意,他招呼同行的伙伴沿著河道清理垃圾。

  這之後,他便對『生態環境保護』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他決定發起一個以『生態環境保護』為目標的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最初和3位朋友組成了撿垃圾小隊,開始了身體力行的公益活動。

  他們像一支行走的『垃圾箱』,為草原定期『保潔』,每到一處還以身作則宣傳環保。在他們的號召下,垃圾小隊的志願者人數從最初的四人擴展到十人、百人。

  2016年5月,白金在騰訊公益上聯合七家環保組織發起了『草原垃圾減量』項目,項目的長期目標是應對草原垃圾問題。

  在白金的積極帶動下,志願者在各地那達慕、敖包祭祀等大型集會上進行垃圾減量宣傳,發放印有愛護環境的環保袋,並邀請當地的牧民用家裡多餘的舊衣服、舊床單制作布袋,逐步培養牧民出門帶上布袋、撿拾各種垃圾的習慣。還開發了環保水杯,循環使用的筷子、碗、手工皂等環保產品,不但踐行環保還為牧民增加了經濟收入。

  錒鍔銥(AEI)公益環保志願者正在開展垃圾減量活動。白金供圖

  白金將簡單的舉手之勞,拓展成為近十萬名環保志願者守護草原的大實踐。他組織了上千次活動,共撿拾草原垃圾3000餘噸,並在各地組建了18個分會。

  於此同時,在垃圾減量項目的基礎上,白金帶領協會開展了保護母親河、自然與環境教育等多類公益項目,尤其致力於候鳥與濕地的保護。

  內蒙古多倫縣和正藍旗位於閃電河流域,縣內周邊有淡水湖泊、鹽湖、水庫、草地、沙地和蘆葦沼澤等多種生態環境,是丹頂鶴、金雕、草原雕、白枕鶴、蓑羽鶴、灰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春秋時節,錒鍔銥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聯合自治區環境保護教育中心組成的『護鳥隊』上路了,他們分散在多條候鳥遷徙的大通道上,開展護鳥行動。

  日常的巡視不是走馬觀花那樣簡單。

  志願者們日夜輪值,像隱密的偵查手般在離鳥群很遠的地方通過望眼鏡實時看護。他們走街串巷為牧民普及護鳥知識,提高護鳥安全意識,動員牧民能夠自覺組織起來形成保護候鳥和濕地環境的第一道屏障。

  錒鍔銥(AEI)公益環保志願者正在開展垃圾減量活動。白金供圖

  每年,候鳥遷徙的壯觀景象會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有些人選擇的取景地離鳥群很近,這樣拍出的照片好看,但是會驚擾到鳥群,應該在安全距離觀鳥。』白金說,候鳥和濕地保護同其它公益項目相比專業性較強,需要志願者充分了解當地候鳥種類、習性等相關知識,因此協會特別吸納了國際鶴類基金會蘇立英博士、北京林業大學賈亦飛博士在內的復合型專家人纔定期對志願者進行培訓。

  這樣的培訓課不只局限在協會內部,更走入了當地中小學生的自然課堂。

  白金所具有的草原生態知識,多半源於小時候長輩們的口口相授,他坐在家門口觀鳥就能脫口而出十幾種鳥的學名。在白金看來,了解認知草原,這應該是草原人與生俱來的生活本能,或者說是一種基本生活常識。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發現如今的草原離孩子們越來越遠,草原生態環境的普及宣教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嚴重缺失。

  為此,白金發揮協會的專業優勢,聯合教育部門共同編寫出版了關於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蒙語、漢語結合的教本讀物,讓中小學生在課堂中回歸自然。

  錒鍔銥(AEI)公益環保進校園活動。白金供圖

  白金介紹,候鳥保護是教本的重要內容,『裡面詳細講了一支鳥的遷徙有多遠,多麼艱辛,會遭遇哪些潛在的危險。』截至2019年4月,協會在查乾淖爾湖流域記錄到各類鳥類76種,總數超過20000餘只,白金說,當地政府、NGO組織和人民群眾為保護候鳥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任重道遠。

  錒鍔銥公益環保志願者協會成立五年來,組織開展了千餘次環保公益活動,累計公眾參與人員近十萬人,擁有注冊登記志願者2156名,志願服務時長14000多小時,公益歷程10萬餘公裡,他們每到一處都是一道綠色風景,被草原上的人們親切的稱為『大自然守護者』。

  但事實上,協會的運營是近兩年纔開始走上正軌。前幾年白金幾乎是自掏腰包,把創業賺來的所有家底兒全部投入於協會的日常活動中,『大錢我來掏,小錢有時是志願者們AA制,你掏50,他掏30。』隨著活動需求量的不斷激增,白金意識到,公益組織保持穩定自傳,不但要『自我出血』更需『自我造血』。近兩年來,他開始探索政府購買、公益眾籌、社會捐助等多條發展路徑。

  他希望保護好北方的生態屏障,他心心念念的那片草原一定能夠歸來。(中國青年網記者劉尚君)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