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四議兩公開』創新河南基層治理模式的新實踐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丁艷
『工作法的運用破解了基層治理的諸多難題,真正做到了「讓群眾明白,還乾部清白」。群眾滿意度高了,黨員乾部乾勁也足了。』聊起2004年發端於河南省鄧州市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鄧州市小楊營鎮黨委書記鄭小濤頗為自豪。
『四議兩公開』,即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2010年、2013年、2019年該工作法先後3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此次被寫入《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日前,記者深入鄧州市、鄭州市等地探訪『四議兩公開』在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時發現,該工作法在基層誕生,在砥礪中成長,從最初不會用、不敢用,到主動用、自覺用,持續運用、完善,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發生了深刻變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
『要想富,先修路。』2005年,鄧州市實施『村村通』鄉村道路硬化項目。鄧州市夏集鎮白塔村黨支部書記王本千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下雨天群眾出門兩腿泥,道路問題嚴重制約了村裡的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村民怨聲載道,要求修路的呼聲越來越高。』
按照規劃,白塔村獲批硬化道路3.5公裡的指標,可依舊解決不了出行難的問題。經測算要實現各村民小組互通至少再修8公裡,按照政策,上級部門針對指標外道路每公裡補助9萬元,村裡還需自籌24萬元。
『算下來人均要掏120元,十幾年前,這對村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王本千說,除了籌錢,拆遷、賠償也是困難重重,村民對此有不少抵觸情緒。『一輩子走的都是土路,不修這水泥路也行,按人口出錢我不同意。』村民王青點對前來勸他掏錢修路的村乾部說。
錯過了這次機會再修路更難。通過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一場場商議和審議,讓『要不要修路』變為『怎樣修路』。村民張顯庚說:『修路絕對是好事,我去做王青點的工作。』有了黨員、村民的積極參與,修路方案、集資辦法、拆遷補償等難題一一得到了解決,僅用3天就籌集24萬元,歷時53天完成了16戶宅基地征用、12戶房屋拆遷、4座墳地遷移、500多棵樹木的砍伐和全部道路的修建。
村裡道路修通後,白塔村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近年來,白塔村在發展產業上做文章,充分運用工作法流轉土地1000多畝,大力實施『合作社+農戶』等特色產業富民工程,大力發展蓮藕、果樹、泥鰍、名貴金魚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實現了整體脫貧,吸引了周邊省市考察團前來學習交流,被譽為『白塔模式』。
『去年8月,我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代表受邀到新疆建設兵團匯報村裡運用「四議兩公開」解決村級重大事務的好做法,把我們的經驗送到了新疆,很驕傲。』王本千說,通過工作法的運用,真正為群眾辦了很多好事、實事、大事,黨支部公信力提高了,乾群距離拉近了,現在鄉親們見到我,老遠就主動和我打招呼。
創新為『四議兩公開』插上翅膀
『您好,我們是姚巷社區的網格員,家裡有啥困難,都可以告訴我們。』在鄧州市湍河街道姚巷社區,隨處可見網格員的身影,他們或進村入戶,或為群眾提供各種諮詢。
近年來,隨著村級管理權限的縮減,群眾與村級組織間互動性大大減弱,出現了鄉村『懸空』『兩不找』等問題。對此,鄧州市運用『互聯網+』思維,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再次創新優化服務,在全市探索實施『四化雙評』,即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群眾信息化、為民服務全程化、服務效能公開化,基層黨組織評星晉級、黨員評星爭優。
鄧州市將全市626個村(社區)共劃分網格6125個,在每個網格建立健全黨組織、指定負責人,並組織公安、民政、環保等20個執法服務部門機關人員下沈網格,將資源、服務、管理投放到基層,為群眾提供精准有效的『面對面』服務,消除了社會治理的盲區。
『現在「有事兒就找網格員」這句話已經成了口頭語,少跑腿、省心、速度快。』姚巷社區四裡莊組村民龐偉俊說,以前辦事,跑了好多冤枉路,現在只需在村裡的服務中心提交相關證件資料,在家等通知就行了。截至目前,鄧州市已實現844項行政審批與服務事項在互聯網上辦理,全市已辦結各類事項48萬餘件。
『為鄉親們服務受擁護、受支持,咱自己也有面子。現在黨員乾部們都是爭著乾、比著乾。』談起基層黨組織評星晉級、黨員評星爭優,鄧州市小楊營鎮東樓村黨支部書記張宗茹感觸頗深,前幾年,群眾只有在開證明時纔找乾部,沒想到現在村部都成了村裡最熱鬧的地方。
這些可喜的變化得益於鄧州市把『雙評』作為系統性的激勵機制來建設,黨組織、黨員均劃分為5個星級來爭創。三、四、五星級村(社區)每年分別可申請數額不等的發展項目,村乾部每月績效報酬分別給予較高獎勵。
鄧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有印說:『用「四議兩公開」進行民主科學決策,用「四化雙評」優化管理服務,初步構建起鄧州市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下一步,鄧州市將認真抓好網格精細化管理、平臺系統優化、服務事項拓展等工作,進一步完善「雙評」辦法,健全制度機制,全面提昇「四化雙評」運行水平。』
『牆內花開香四方』
多年來,省內外前來鄧州市學習的代表團絡繹不絕,累計接待學習觀摩團2萬餘人次,受邀外出講座800多場,讓工作法推廣至全國更多的鄉村、社區治理,河南省鄭州市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記者走進鄭州市二七區綠雲小區,只見人車隔離的通道井然有序,社區環境整潔美麗。在設施完備的養老服務中心裡,老人正在聊天、下象棋,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誰又能想到綠雲小區之前是髒亂差的集中地呢?
『1995年,小區剛建成我就住在這裡,已經有24年了。』說起綠雲小區,75歲老人支康最有話語權。彼時的綠雲小區共有47棟住宅樓、1730戶居民,被市民譽為『綠化最美麗的小區』。隨著時間推移,建成20多年的小區各項公共配套設施老化、物業管理落後,曾經的高檔社區早已不見蹤跡,垃圾隨處可見,道路變成了停車場、綠地變成了菜地,曾經的高檔小區淪為髒亂差、群眾意見大的小區。
2018年,綠雲小區被列入二七區老舊小區改造首批試點。『改造怎麼做?群眾最有發言權。』綠雲社區黨支部書記羅麗琴說,在改造過程中,他們充分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在『聽』和『做』上下功夫,采取逐戶上門走訪、集中座談等形式,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累計走訪入戶800餘人次,集中征集意見12次,征集群眾意見建議800餘條。拆除違法建設近千平方米,突出水通、路平、燈明、行暢、景美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老舊小區『顏值』與『氣質』齊昇,重回往日『俏模樣』。
羅麗琴口中的『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是鄭州市探索『四議兩公開』在解決城市社區治理難題的實踐中提出的創新模式。『一征』即征求社區建設意見,『三議』即社區『兩委』提議、相關單位商議、黨員和居民代表會議決議,『兩公開』即決議內容和實施情況公開。
2014年以來,鄭州市通過推行『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動社區事務大家議、大家定、大家評,實現了社區民主科學決策的閉環式運行,走出了一條『黨組織領導、各方聯動、群眾拍板』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新路子。截至目前,僅鄭州市810個社區運用『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協商解決各類事項5800餘件,群眾滿意率達98%。
『問題是時代的先聲。2000年前後,中國農村改革遇到了諸多矛盾和挑戰,農民負擔過重,村兩委推諉扯皮,黨組織戰斗堡壘弱化,工作法正是這些問題倒逼產生的。』南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四議兩公開』主要創始人劉朝瑞說,讓村乾部講民主、會協商,讓群眾講規矩、按程序,『四議兩公開』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基層的生動體現,具有很強的生命力。作為發源地,鄧州更要不斷創新,讓工作法『牆內花開香四方』,真正成為解決我國基層治理難題的『靈丹妙藥』。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12日01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