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春林初盛的沂蒙大地上,無處不在的變化讓人振奮、欣喜。
山東省臨沂市,是沂蒙精神發源地、紅色基因富集區。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時就弘揚沂蒙精神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圖/臨沂規劃展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70多年前,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感天動地的『沂蒙精神』,讓八百裡沂蒙譽滿九州。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沂蒙人民以史為鑒,在不斷累積和思考中鏗鏘前行。我們從他們的奮斗歷程中,更加能感受到那份流淌的紅色基因。
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忠心向黨,堅定不移跟黨走,『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近年來更是湧現出一大批紅色基因傳承人,如『沂蒙新紅嫂』朱呈鎔、鄉村振興『領頭雁』王傳喜、臨沂商城『拓荒牛』王士嶺等。沂蒙精神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走過不平凡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的生動見證。
如果說,臨沂有『兩張名片』,一張『軟名片』是『沂蒙精神』,另一張『硬名片』就是臨沂商城。70年來,腳踏實地、開拓奮進的沂蒙人民,在並不優厚的基礎條件下,摸索出商貿業發展的新路子。特別是,1978年以來迎著改革開放的春潮,當地政府順應民意,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馬路邊『小地攤』將『五天一集』改為『天天逢集』,到新世紀不斷優化發展思路、打造『三中心兩高地』的發展模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通過40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臨沂商城踏出了一條以商貿業為龍頭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之路,成就了今天『北臨沂、南義烏』的商貿市場發展格局,發展成為如今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商城』。

圖/由臨沂市工商部門籌資興建的臨沂第二代市場(1982年—1986年)『大棚底』交易火爆
40年,是一個孩童成長為國家棟梁的時間;40年,也讓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滄海巨變,城市越來越美,生活越來越好,交通越來越發達,網絡越來越便捷。渴望發展的沂蒙大地,讓這座城市迸發出蓬勃向上的力量,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區人民的付出與創造,更離不開老區人民為了美好生活不懈奮斗的精神。

圖/當時以專業批發為特征的臨沂第三代市場(1986年—2000年),成為江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吐故納新,需要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建一個市場,帶一批產業,富一方百姓,興一座城市』的臨沂商城正不斷激活新發展圖景。數據顯示,臨沂商城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大量創業和就業機會,造就了一大批民營企業家,解決了10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相當於中心城區一半的人口。商城的輻射面如此之大,『如果每個門店停留1分鍾,不吃不喝要40多天纔能逛遍臨沂商城集群!』商城管理人員如是說。並且,在這片紅色沃土上,臨沂商城正借助互聯網經濟和『一帶一路』的東風全面提速:全力打造『中國物流科技城』的嶄新名片,構建商城發展智庫,進一步提昇山東商貿物流研究院智庫功能等一攬子發展規劃。
改革開放以來,沂蒙人堅持『沒有跑不了的路、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乾不成的事』的沂蒙精神,把奮斗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主動融入市場大潮,開拓出全國最大的市場集群;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仍在耳邊回響,沂蒙精神歷久彌新,砥礪奮進的沂蒙人,必將不斷開拓大美臨沂建設新局面。(央視網評論員張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