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回望歐洲之行】根深葉茂 習近平這樣深植中意友誼之樹
2019-03-29 14:39:5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當地時間3月21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意大利進行了國事訪問。意大利是習近平2019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正值中意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此訪無疑具有特殊意義。

  在出席意方活動時,習近平用了『根深葉茂』這個詞來形容中意關系:『根深則葉茂,中意是互尊互信的戰略伙伴、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文明互鑒的交流伙伴。雙方能夠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雙邊交流合作擁有堅實的政治基礎。』

  誠如習近平所言:『中意關系植根於雙方千年交往的歷史積淀中,擁有深厚民意基礎。』這種積淀在今天繼續轉化中意兩國友好交往的現實行動,將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和當今世界。

  意大利,位於歐洲大陸南端,沐浴著地中海的陽光。它與中國相距萬裡之遙,但相交相好的歷史情緣卻綿長悠久。

  3月20日,對意大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在意大利《晚郵報》發表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深情講述了兩國交往的動人往事:『中國和意大利兩個偉大文明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絲綢之路就讓遠隔萬裡的中國和古羅馬聯系在一起。』

  沿著習近平字裡行間的悠遠意境,我們仿佛開始了一次意大利與中國的『文化尋親』之旅。

  從尋找『大秦』的漢朝使者甘英,到穿著中國絲綢長袍進入劇場引起轟動的愷撒;從馬可·波羅掀起西方第一次『中國熱』,到漢學家衛匡國編撰西方首部中文語法書,再到中意兩國當代藝術家聯手創作實驗京劇《圖蘭朵》……

  星移斗轉,歲月悠悠。千年坐標裡,兩個文明古國的相遇,碰撞出無數絢爛的火花。

  『兩千多年交往史為中意兩國培育了互尊互鑒、互信互諒的共通理念,成為兩國傳統友誼長續永存、不斷鞏固的保障。』

  恰如習近平所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與文明的影響力跨越國界、穿越時空,為中意兩國的深厚友誼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近年來,中意友好越來越深入民間、走進課堂、來到年輕人中間。自2006年以來,中方在意開設了12所孔子學院和近40個孔子課堂,百餘所意大利中小學開設漢語課,40餘所大學設置漢語專業。2016年,意政府還頒布了意大利高中漢語教學大綱。

  出訪前夕,習近平回信勉勵用中文給他寫信的意大利學生,希望他們做新時代的馬可·波羅,成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願你們青春正好、不負韶華,都能成就夢想。』習近平的回信讓許多學生心潮澎湃。他們說,自己的夢想已經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訪問期間,在習近平主席和意大利孔特總理的共同見證下,意大利向中國政府返還了796件套中國文物。一件件承載民族記憶的寶貴遺產相繼回家,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新佳話。

  『友誼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志同道合的結果。』習近平署名文章中引用的這句話,是對中意兩國跨越千年歷史情緣最好的總結。

  東起長安,西至羅馬,在悠久的古絲綢之路上,在清脆的駝鈴聲中,各國人民譜寫了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

  2013年,習近平賦予了絲綢之路新的含義——『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做大發展公約數,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與意大利,曾經在古絲綢路兩端遙遙相望的兩個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煥發出新的合作生機。

  2019年3月23日,在與同意大利孔特總理舉行會談時,習近平用了『天經地義』四個字形容雙方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必然性。

  這個描述恰如其分。

  憶往昔,是兩千年來相親相好的深厚情緣;看今朝,是兩國密不可分的商貿往來。

  目前,中國是意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國;意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五大貿易伙伴、第五大直接投資來源國。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孔特熱切回應。他說:『我們很高興抓住歷史機遇,參加共建「一帶一路」,堅信這將有助於充分挖掘意中合作潛力。』

  會談後,中意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署和交換中意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等雙邊合作文件。這標志著意大利正式加入中國『一帶一路』朋友圈。

  『務實』,是兩國開展『一帶一路』相關合作的關鍵詞。

  在訪意前夕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就提到,要把『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同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設計劃』、『投資意大利計劃』等對接,在海上、陸地、航空、航天、文化等多個維度打造新時期的『一帶一路』。

  在意大利出席相關活動時,習近平也強調,雙邊貿易平穩發展,雙向投資快速增長,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條條大路通羅馬。一份份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一個個務實的合作項目落地,充分體現了中意兩國在發展互利共贏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上的共識。也深刻證明『一帶一路』是新的友誼之路、合作之路、通往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

  2018年2月2日,一顆名為『張衡一號』的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衝破天際,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在浩瀚宇宙中一刻不停地觀測著地球電磁場的變化。這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攜帶著一只由意大利『利瑪竇』計劃團隊開發的高能粒子探測器。

  中國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精通天文地理,發明地動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傳教士利瑪竇學貫中西,同明朝科學家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將『四書』傳往歐洲。

  因為一顆『星』,兩位科學達人跨越時空,在遙遠的太空『相遇』。

  『張衡一號』在酒泉發射成功後,習近平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互致賀電。習近平說,這是『中意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體現』。

  包括航空航天領域在內,近年來,中意友誼之花結出了『志同道合』的累累碩果。

  2018年9月,中意雙方簽署《中意關於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兩國政府間第三方市場合作工作機制正式建立;

  2018年11月,第十五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在羅馬召開,確定每年的10月11日為世界中醫藥日;

  為進一步吸引中國游客赴意旅游,意大利政府推出了《2017—2022國家旅游戰略規劃》,開發更具特色和更適應中國游客消費習慣的旅游路線和旅游文化活動。

  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兩國將互辦文化旅游年,各領域合作將迎來新的機遇。

  ……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往事越千年,中意關系深耕厚植、碩果累累。今日再出發,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在兩國人民的深切盼望中,在兩國政府同心戮力的推動下,相信中意友誼之樹必將在新時代結出更多碩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習近平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