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無聲廣場舞』讓人看到文明的柔韌性
2019-03-29 08:29: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這條視頻讓人看過初覺意外,隨後百感交集:在重慶江北觀音橋商圈的廣場上,一群大媽每天開展廣場舞活動,但這裡的廣場舞卻是『靜悄悄』的。原來,她們身上都掛著一個接收器,音樂直接傳到耳機裡。3年多來,這群大媽一直通過這種方式跳廣場舞,在觀音橋商圈形成了一道特殊而亮麗的風景線。

  廣場舞沒有節奏感強烈的伴奏,這還是廣場舞嗎?看過重慶這群大媽的『無聲廣場舞』,多少有點令人忍俊不禁。然而,沈浸在舞蹈和韻律中的大媽們可不這麼看。接受采訪的一位大媽說,『戴著耳麥來跳廣場舞,大家的注意力還要更集中一些。』

  觀音橋商圈是重慶主要商業中心之一,周邊商業設施眾多,人流密集。在這裡跳廣場舞,如果播放高分貝的音樂,不僅會引起圍觀,還會影響周邊秩序和環境。『無聲廣場舞』既滿足了大媽們開展活動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境的乾擾,難怪周圍的年輕人都豎起大拇指叫好。

  中老年人因為跳廣場舞與周邊居民特別是年輕人發生衝突,幾乎成了一個觀察社會矛盾的通用切入口。這裡面當然隱含著許多問題:公共運動場所匱乏,中老年人不得不與年輕人爭地盤;中老年人健身方式單一,廣場舞成了他們的唯一選擇;社會上彌漫著一股『厭老』情緒,不理解中老年人的真實需求……

  但是,矛盾真有那麼深,積怨真有那麼大嗎?誰家都有老人,每個人終將老去。中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輕人的明天。對老年人合理需求的滿足,也將照拂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未來。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關注老年人生存、發展和社會參與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將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命題。

  為什麼老年人的話題常常動輒得咎,而年輕人的行為仿佛天然正義?這是因為,社會對老齡化的趨勢依然『慢半拍』,公共設施和服務是優先為年輕人設計的。前些年,河南洛陽王城公園老年人為了在籃球場跳廣場舞,而與年輕人發生衝突的新聞,很多人印象頗深。照理說,籃球場的專業功能應該優先考慮,但是,如果粗暴地驅逐跳廣場舞的老人,他們又要到何處滿足自己的健身需求?

  很多人痛恨『為老不尊』,確實有不少老年人的行為,對不起自己的身份——逼年輕人在公交車上讓座,在與年輕人發生矛盾時耍橫撒潑。然而,同樣有一些『為老不尊』,源於老年人對處境的無奈與不滿。而且,老人與年輕人的衝突,本質上是資源分配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有效的技術和方法解決,沒必要上綱上線,把矛盾歸結於兩代人的積怨。

  戴著無線耳機跳廣場舞,說實在的,感覺未必有使用大喇嘛、把音量調到最大來得爽。不過,大媽們願意犧牲體驗,來換取社會的理解與接納。通過這種將心比心的信任和寬容,實現了有效的資源協調和分配。相反,如果一點便宜都不肯放,一點麻煩都不願意承擔,就成了人們眼中的『倚老賣老』。社會對老人的善意,來源於老人的謙卑與節制。

  在采訪中,廣場舞大媽還透露了一個細節:在她們眼中,這些無線耳麥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由觀音橋商圈為她們配備。由於中老年人消費觀念、消費能力與主流大眾不同,在必要的時候,社會和負有管理職責的機構不妨支持一把。盡管為廣場舞大媽配備無線耳麥並不是商圈管理部門的義務,但是,這種類似公益的付出,恰恰以小成本呵護了文明,解決了困擾很多地方的廣場舞噪音治理問題。

  很多時候,社會治理難題與其『硬剛』,不如以柔性的姿態解決。拿著所謂的原則和規定,不依不饒地驅逐中老年人,效果可能適得其反,而且還會在『貓捉老鼠』的反反復復中消耗大量管理成本。主動為中老年人跳廣場舞創造條件,同時想方設法削弱對環境的影響,不失為明智的管理思路。

  『無聲廣場舞』讓人感動,更讓人敬佩。在這群廣場舞大媽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緊張與對立,不是戾氣與乖張,而是可貴的包容與諒解。『無聲廣場舞』的治理思路還給我們可貴的啟示:只有管理者主動牽線搭橋,提供更多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刻板地遵循教條,纔能創造更美好的代際關系。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