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圖片
搜 索
牛油果的『卡路裡經濟學』
2019-03-28 10:26: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眾參與到身體管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倉廩實』

  【現象】牛油果進口量在微博熱搜上火了。這種其貌不揚、吃起來不像水果的水果,2010年時我國進口量還不足2噸,但2017年一下子飆昇至32100噸,增長16000多倍。爆炸式增長,源於健康標簽。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和鉀等,讓牛油果成了諸多健身人士青睞的健康食品。

  【點評】牛油果爆紅的背後,是『卡路裡經濟學』的興起。

  我們周圍,大概總有幾個對體重『斤斤計較』的朋友。他們與碳水化合物『漸行漸遠』,與高糖高油『勢不兩立』,將『燃燒我的卡路裡』掛在嘴邊,但也聽得進營養學家建議:健康飲食不等於『餓著』。所以,諸如牛油果、藜麥等食品異軍突起,成為健康、時尚飲食觀念的代名詞。

  『卡路裡經濟學』的外延,當然不止於飲食。放眼望去,運動裝備已從跑鞋晉昇到手環,手機裡總裝著一兩個運動APP,每天走了多少步、攝入多少卡、消耗多少卡,一一清晰記錄。浴室裡,用電子秤定時稱重,也成了對自己意志毅力的稱重;健身房裡,不滿足自己練,一對一的私教課正風靡。大概正如藝術家創作雕塑作品那樣,越來越多的現代年輕人,願意通過運動的『斧鑿』,鍛造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人類與卡路裡的較量,其實有很長的歷史了。《卡路裡與束身衣》一書,就揭示了人類至少兩千年的節食史。然而,身體管理與商業的完美結合,卻是很晚近的事。這其中,電視廣告、營養學與運動的普及功不可沒。

  當然,大眾參與到身體管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倉廩實』。2018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8.4%,這意味著,人們花在食物上的開支比重更少了,消費結構繼續昇級。仔細來看,一方面,食物消費結構本身也在變化;另一方面,基於新觀念而發展出來的消費也在不斷增長。比如,健康消費的快速增長,學習型消費的四面開花。人們少吃了半碗米飯,但生活過得更有『營養』。

  當然,『卡路裡經濟學』之所以帶來商機,也有流行文化的支持。如今,運動社交一定程度上也引爆了健康產業。朋友相聚,一起健身的多了,三五好友報名跑馬拉松之風,甚至帶動了國內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火熱。互相關注每天行走步數,定期曬出健身照片與記錄,運動社交讓生活多了新的儀式感與認同感。這樣的文化心理,也在助推『卡路裡經濟學』的蓬勃發展。(石朗渡)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