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的文明觀,讓世界看見 ——習近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五周年
2019-03-27 15:05:00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我訪問過世界上許多地方,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

  『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

  ……

  五年前的今天,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在熱烈的掌聲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演講。

  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上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到訪並發表演講。演講中,習近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自己的文明觀。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五年過去,習近平所闡述的中國的世界文明觀不斷延伸,同時也在深深影響著世界。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倡導文明交流共鑒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中,習近平強調:『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纔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纔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纔有交流互鑒的動力』……習近平對文明的這些論述不僅精闢揭示了人類文明的本質特征,還深刻闡述了『文明交流互鑒』的內涵。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告訴世界,正是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漫長進程,積淀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和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

  目光轉向當下,中國的世界文明觀也在交流互鑒中延伸。

  2014年4月,習近平在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以茶酒作比:『中國是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歐洲則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正如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一樣,茶的含蓄內斂和酒的熱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2015年3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作主旨演講,指出『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2016年1月,習近平在伊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寫道『中國人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堅持交流互鑒、和諧共存。』

  2017年1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時強調:『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衝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2018年6月,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盡管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論調不時沈渣泛起,但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願望。』

  ……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文明衝突論』濃重的宿命論色彩讓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前景時產生了深深的疑惑與迷惘,有的甚至在看待他者文明時滑向了抗拒與衝突。混沌不應持續,開悟刻不容緩。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下,面對文明交流這個永恆話題,幾千年古老東方智慧的浸潤讓中國給出了啟迪人心的回答。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專題】習近平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