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  國內要聞
搜 索
小學一年級書包超6斤 媒體:課業減負先從書包開始
2019-03-21 09:00:2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本報記者姚曉丹

  新學期開學後,孩子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發現孩子的書包似乎越來越重了。

  北京市朝陽區小學一年級學生曉曉的媽媽為女兒准備了『布料特別薄』的書包。她告訴記者:『本來要准備拉杆箱,但是學校不允許用,只好用這種「布兜子」。孩子的課本練習冊太多,每天數十本課本資料放在書包裡,實在太重了,減負能不能從孩子書包的重量減起?』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減負再難也要減,不獲全勝不收手』。在減負攻堅深入開展的今天,書包的重量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減負的成果。

資料圖:課堂上的小學生。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小學一年級,書包超6斤

  3月12日下午3點半,北京市朝陽區日壇小學分校放學了。記者來到放學的孩子中間,隨機找了兩名一年級學生,為他們的書包稱重。女孩唐糖(化名)和男孩夏磊(化名)用的都是普通雙肩背包,在兩側口袋還放有保溫杯。小唐的書包去皮後稱重為2.11千克,小夏的書包去皮後2.09千克,質量大致相等,加上書包的自重,兩人書包均超過了3公斤。

  中小學生書包重,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早在2007年,四川成都等一些地方就出臺過『書包限重令』,對書包過重的中小學校長,要采取問責等行政處罰。有研究表明,書包的重量不宜超過孩子體重的十分之一,否則會引起脊柱側彎等一系列生長發育問題。

  為什麼書包重的問題經年得不到解決?小學一年級學生為什麼會超過6斤重?記者打開小唐的書包,一探究竟。

  唐糖的書包內部,用一個個透明文件袋分隔得秩序井然,每個文件袋中是一門課目要帶的所有東西。唐糖媽媽說:『語文要帶拼音本、描紅本、聽寫本等;數學就更多了,有課課練、作業本、口算本、各種卷子;英語也有練習冊。所以每個科目都不是單獨的課本,而是一整個系列,這樣無形中書包就重了起來。』

  北京市海淀區初三學生家長劉詩凡(化名)也向記者反映了書包變重這個問題,她的觀察是:『現在的教科書和我們當年上學時相比,變成了16開本,封面用紙也上昇了一個檔次,書包當然會重起來。』為此,記者拿唐糖的語文、英語課本分別稱重,其中,語文課本重0.31千克,英語課本重0.17千克,都是16開本印刷,就記者的感受來說,並不太重。

  那麼,課本是否『逐年增重』?人民教育出版社宣傳中心主任吳海濤認為,這種現象並不存在。

  吳海濤表示,『書本逐年增重,應該是一種錯覺』。『2000年之前,80後、90後讀小學的時代,課本是32開的小開本。2000年左右,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本變成了16開的大開本。但是,課本要遵循教學大綱的安排,不可能出現增加很多內容的現象。』吳海濤說。

  『同時,教科書的頁數多少有相關規定。而且從成本角度來說,由於國家對教科書的定價有上限,在紙張的利用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膠印普通紙張,不可能用特別「重」的紙張。教科書制作精美,印刷精良,是這些年我們為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而做的努力,但書本變重的問題是不存在的。應該還是一些教輔資料的增加,加重了孩子的書包。』吳海濤說。

  小書包裡究竟多了什麼

  課本沒有變重,每天科目有限,為什麼孩子的書包卻總是鼓鼓囊囊?唐糖的媽媽為記者解開了謎團,她認為,作業多,課輔資料多,是書包重的原因之一。

  『孩子每天都有早讀時間。早讀的時候會讀語文、數學、英語的任意一門課,但是不確定是哪一門課,這樣,孩子就需要帶上這三門的所有內容,即使他們當天並沒有這門課程。』唐糖媽媽說。

  在唐糖書包的文件袋裡,最重的是數學課本、數學課課練、口算本、試卷,加起來共0.81千克。唐糖媽媽表示,當天如果有科學課,教具更重。『我家和小學就隔了條馬路,總共不到200米,我每天都去接她,就是想要給她背書包。』唐糖媽媽無奈地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孩子書包太重的現象,不少家長都有共識,這也是一些高年級孩子家長為他們換成拉杆箱書包的原因。

  夏磊的奶奶對此也很困惑:『電視裡天天說減負,為什麼越減書包越重,越減作業越多呢?』

  盡管剛上小學一年級,但是夏磊和唐糖完成每天的作業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做得快,一個小時左右可以結束,如果有錯題需要改正,就會更長一些。』小唐媽媽認為,作業多也是書包重的原因之一。

  『學校自己印了很多作業和卷子,有些質量不好,黑白印刷的圖非常考眼力。比如數學作業印上一輛公交車,有幾個人上車,幾個人下車,讓孩子計算加減法。說實話,畫面印刷得太模糊以至於我都數不出來。我想,學校能不能少出點這種書面作業?同時,練習冊如果題目太多,能不能分成上下兩冊發給學生?這種簡單的算數加減,印成試卷練習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增加了學生的書包重量。』唐糖媽媽向記者抱怨道。

  此前,教育部曾出臺規定,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下不能布置書面作業,但是一些學校對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語文作業,就與考試掛鉤,字詞聽寫不好就得不到高分。這次期中考試,我們也知道孩子的大概排名。』唐糖媽媽說。

  書包裡哪些東西可以減去

  『過重的作業負擔一定要減下去,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書面作業,一定不能留,這部分是需要精簡的。』北京市回龍觀第二小學班主任於慧告訴記者。

  但於慧同樣認為,書包重同孩子的習慣和『對照課表整理書包的能力不足』也有一定關系。『其實,有一些作業或練習冊不需要背,比如語文課的配套書本有作文本、字帖、練習冊。其中,練習冊不需要背,因為是在課堂完成的。作文本和字帖有時也不需要。哪些需要背、哪些放在學校,學生需要對自己的書包進行整理。』

  於慧認為,書包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和課程的豐富有關。『比如勞技課,教具有剪刀、彩紙、橡皮泥等。美術課,需要帶48色的彩筆,光這套筆就很重。體育課,有時需要帶球拍、跳繩。音樂課、舞蹈課,則需要帶衣服和鞋子。每天孩子們的課程很多,生活豐富多彩,但是,這樣一來,一些學生沒有做好統籌安排,乾脆把課本練習冊全都帶著,如果再加上一節勞技、體育課的教具,書包自然就重了。』

  於慧指導學生們准備專門的口袋放教具,有的可以放在學校的櫃子中,不用背來背去。書包的這一部分重量,可以通過『收納整理』適當減輕。

  『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習、練習、復習,周而復始。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我就引導孩子們在書本上做批注、隨筆,讓他們有勾畫的習慣,這樣加深印象。作為老師,我們會引導孩子做好學習生活的規劃,能放在學校裡的課本書籍,就不讓他們來回背。』於慧說。

  一些家長也提出自己對『書包減重』的建議。劉詩凡曾在海外工作,她觀察到不少國外孩子書包裡『只有幾張紙』。『因為教材可以回收,課本循環利用,這個經驗咱們能不能借鑒呢?』

  吳海濤表示,這個建議不太適應於『語數英等主課』。『一方面,我們必須要考慮成本,課本紙張大多是普通紙,同時語數英等課本孩子的利用率高,磨損程度也較高,循環利用的可行性不大。另一方面,由於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一些新知識、新理論需要及時補充進教材,主要科目的內容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循環利用的意義也不大。』

  但是,對於科學、美術、音樂等變動較小的科目,目前不少學校已經開始了試點循環課本。回龍觀二小就是如此,每節課課前由任課教師將課本、教具發給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書包重的問題。

  (本報記者姚曉丹)

責任編輯:連冬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