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3月20日電題:『從內心感恩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琦、陳舒
『他們這一代人真幸福,喜歡吃的水果喝的牛奶家裡隨時都有,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最好也就是吃個糌粑,還經常餓肚子。』
18日,在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74歲老人索朗多吉的家中,看著膝前玩耍的曾外孫朗卡,老人打開了話匣子。
老人說,他生在民主改革前的農奴家庭,雖然家裡人努力耕種,但還是還不起農奴主利滾利的債。一家九口人擠在破爛的房子裡,吃不飽,穿不暖。
老人動情地說,改革前經常是剛收割了糧食就沒吃的了,改革後收的糧食都是自己的。現在的生活都是共產黨給的,從內心感恩黨,一定要跟著黨走。

克松村全景(2018年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餘剛攝
過幾天就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了,我這小曾外孫碰巧是那天生的,我們全家要好好慶祝一下,老人說。
距離老人家幾百米,是克松社區致富帶頭人邊巴的家。57歲的他,父母原來也是農奴,記憶裡,他小時候吃的住的條件都挺苦。『後來在黨的好政策下,包產到戶,我又做點小生意,逐漸富起來了。』邊巴說。
致富後,邊巴不忘先富帶後富,成立了一個農牧民施工隊,帶著社區十幾個人給居民蓋房子。為了豐富社區居民的業餘生活,他還建了一所可以玩『打牛角』運動的場館。

2018年3月27日,克松村的孩子們登上校車出發去幼兒園。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還沒進這個場館,遠遠就能聽到幾個小伙子爽朗的笑聲。『過去,看有些居民在農閑時喝著啤酒打麻將,很多人把一年掙的辛苦錢都輸光了,我就起意建了這個場館,讓大家有個健康的娛樂,也是為了傳承和發揚這個傳統運動項目吧。』邊巴說。
克松社區黨支部書記邊巴次仁介紹,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克松社區叫克松莊園,是舊西藏大農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莊園之一。1959年,克松是西藏第一個進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原來農奴勞動是為了莊園主,改革後勞動成果都是自己的,創造美好生活的想法被激發出來了。』邊巴次仁說,經過60年的奮斗,如今,克松社區的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2018年全社區經濟總收入3427.47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735元。

2018年3月27日,克松村種菜能手白瑪央宗在自己承包的溫室裡勞作。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富起來的居民還不忘文化傳承,『過去的民族傳統還在延續,比如說每逢節日,我們還是都會穿上傳統的民族服飾,布料也比以前更講究了。』邊巴次仁介紹。
『克松社區在我們區裡是個先進典型,區裡的人都對民主改革幾十年來帶來的變化銘記於心,2017年乃東區實現脫貧摘帽,下一步,我們將大力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讓居民更富,環境更美。』山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乃東區委書記尼瑪次仁說。(完)
- 4月10日零時起全新列車運行圖實行2019/03/29
- 哈南多部門聯動開展拆違工作 已拆除各類違章建築440處2019/07/22
- 離婚打擊太大?宋慧喬稱下半年停工休息2019/07/22
- 模特小姐姐健身美照 這身材什麼水平2019/07/23
- 萬佳新能源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 肇東經偵大隊引導師生拒絕『校園貸』
- 全民健身律動『都城地』
- 曲敏主持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棚戶
- 哈爾濱海關調研組到我市調研海關籌建工作
- 市政府與省聯通公司簽約合作建設大數據中心
- 省委政法委調研組來我市調研
- 蘭西殘聯為殘疾人開創就業新途徑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民文版出版發行
- 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或將被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 多地高溫直衝40℃ 中東部在 『桑拿天』中迎大暑
- 短信陣地守不住、彈窗廣告屢關不掉…專家提建議
- 人工智能促舌尖變革 『數據』調味『算法』創美食
- 英國喬治王子萌照公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6歲啦
- 安倍喜懮參半:執政聯盟贏了,修憲勢力輸了
- 高溫致法國葡萄酒減產 今年產量或創五年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