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我也見證了西安市公安局工作改革創新和轄區的變化,平房翻新蓋高樓,麥地如今成大廈。整個西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使轄區的管理更復雜。社區民警是維護社會安定的一道防線,也是服務群眾的一個平臺,我會更努力地工作,不忘初心。

郝世玲(左)在參加訪談。本人供圖
我們以『十種力量』進一步促進社區的平安和諧,更是開展了上門送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上門關愛社區孤寡老人,上門向群眾講解防火防盜的知識等服務……我就來自基層,發生在身邊的事,就是老百姓關心的事,能夠不斷提昇居民安全感,把矛盾在基層化解,就是我親身見證的發展進步。
平凡從警路,默默鑄忠魂,青春在一天天消逝,但多為社區群眾辦實事、讓家家戶戶都平安的信念,始終沒變。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帶來的弊端也逐漸顯現,網絡新型犯罪層出不窮,引起社會關注。去年我建議,彌補監管漏洞,加強頂層設計,創新工作措施,整體提昇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能力和成效。

網絡犯罪的手段更加『科技化』,作案成本也很低。一部手機、一臺電腦,隨時隨地可以作案。這就要求我們公檢法部門要加強專業人纔引進和專業隊伍培養;相關部門牽頭頂層設計,構建國家層面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技術反制平臺;同時,將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宣傳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范疇,使防范宣傳工作進入千家萬戶。

在履職過程中,我也很關注假貨問題。去年,全國處理假冒偽劣產品案件129萬件。假減肥藥、假抗癌藥……群眾買到假貨就是用生命做賭博!
沒人比警方更迫切希望守護群眾健康安全。如何纔能讓制假售假的行為無處藏身?打假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治理。

郝世玲(左)在參加審議。中國青年網記者楊月攝
一般消費者難以識別假貨,現實中執法機關常遭遇信息不對稱、各方協同不夠默契的困境。
很多制售假案件中,或多或少都有慣犯、累犯,但概率比其他類型犯罪高得多!為什麼?因為罰得輕、利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