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代表委員談鄉村振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2019-03-16 10:58: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數據來源: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廣西桂林會仙鎮田園景觀。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3月8日在全國人大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代表委員一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揚斗志,催人奮進,在今後工作中,要認真貫徹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事不避難,真抓實乾,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了億萬農民的幸福接續奮斗,讓希望的田野生機勃發。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代表委員就如何落實展開熱議。

  『這讓我意識到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代表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對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保持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要把咱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穩步提昇糧食產能,必須堅持藏糧於地。』黑龍江省海倫市向秋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代表說,黑龍江省是全國的重要『糧倉』,正是得益於肥沃的黑土地。然而,『插根筷子也發芽』的黑土正面臨著『變薄、變瘦』的問題,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地方要出臺配套性政策,建立獎懲機制,讓保護黑土地有所遵循,為黑土地提供更長效的呵護。

  『科技不斷進步,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堅實保障,讓農業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李志剛說,確保糧食供給離不開『藏糧於技』,要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借助現代化農業技術,推進農業標准化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土地整治等建設力度,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水平。

  代表委員表示,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產業提檔昇級。要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深、做細,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我們村的「人民小酒」讓群眾脫貧致富。』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餘留芬委員自豪地說,村裡有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等糧食作物的傳統,因此村裡辦企業,優選優質糧食,發展釀酒產業。大家緊跟市場消費趨勢,研發多元產品,過去賣原料,現在搞加工,同樣種地,收入卻翻番。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委員說,發展糧食產業,應該規劃先行,做好市場調研,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利用大數據監測市場動向,為產業發展可行性提供指導,降低市場風險。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根基,既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他要求,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村裡少數地方手機信號較差,通話斷斷續續;高速寬帶網絡還沒有完全覆蓋,年輕人返鄉創業心存顧慮。接下來,我們將堅持科學規劃,立足實際情況,加大投入機制,辦好村民關心的大事實事。』餘留芬說。

  『串戶路通到家家戶戶,鄉村物流「最後一公裡」的難題解決了,人難進貨難出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全村發展茶園2230畝,茶業產值達600餘萬元。』貴州省石阡縣龍塘鎮大屯村黨支部書記周紹軍代表說,『但茶葉加工廠小而散,深加工能力弱,缺乏相應機械加工設備,亟待補齊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短板。』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總支書記陶勛花代表表示,村裡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農民獲得感節節攀昇,下一步要在完善農村人居環境上下功夫。村裡正探索『垃圾換積分,積分換商品』,培養農民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解決農村垃圾處理的難題,提昇鄉村的『顏值』。

  『解決垃圾問題,關乎美麗鄉村建設,應充分發揮村民的主動性。』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楊君武委員說,村委會應普及垃圾分類處理知識,引導村民自覺遵守。

  代表委員表示,鄉村不僅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內在美,今後要抓緊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總書記提出,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這些話說到我們心坎裡了。』周紹軍代表表示,村民富不富,黨支部的引領力和凝聚力很關鍵。茶葉是村裡的致富產業,乾部要帶頭學種茶、學加工、學賣茶,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川省眉山市市長羅佳明代表說,要緊緊抓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產業』等多種發展模式,實現鄉村振興有乾部牽頭、黨員引領、人纔支橕。

  李志剛認為,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應推進移風易俗,讓村美人更美。要加強對移風易俗的宣傳引導,修訂村規民約,開展道德教育、模范評比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創新群眾協商調解機制,讓村民自身成為調解主體,營造鄰裡和睦的良好氛圍。

  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釋放農村巨大潛力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代表委員表示,落實這一要求,接下來要抓緊深化農村改革,推動人纔、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與平等交換,激活鄉村振興內生活力。

  『創新鄉村人纔引進和培育機制,打造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纔隊伍。』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李雲纔委員說,應在產業經營、職業發展、生活保障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讓農民成為令人羡慕的職業。

  中央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給廣大農民吃上『定心丸』。代表委員表示,要堅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讓農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羅佳明說,農村改革關鍵是要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明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還應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羅佳明說,目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涉及1000個縣左右,接下來要繼續推進清產核資、創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資金是鄉村發展的重要要素,緊盯廣大農民需求,實現金融服務與「三農」發展深度結合,增強金融服務鄉村的能力,讓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李志剛說,應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回歸『三農』,出臺相關優惠金融政策,完善農村金融環境。

  (本報記者王浩、王明峰、韓春瑤、馬晨、邱超奕、方圓、步超、程煥、李棟、錢一彬)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9代表(委員)之聲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