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意味深長!習近平今年兩會到團組的5個小故事
2019-03-15 08:13: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六到團組,在與代表委員的互動交流中,留下了很多生動場景。人民日報記者記錄的這5個小故事,意味深長!

  1.『不接地氣不行啊!』

  3月4日,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聯組會上,8位委員發言,有幾位不約而同講述和人民在一起的故事。聽了這些發言,習近平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習近平引用這句古語給大家講『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的道理。他說,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要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礡力量。

  如何纔能做到緊緊依靠人民?對文化文藝工作者,他要求,『要跳出身邊小小的悲歡,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他要求,『要走出象牙塔,了解百姓生活狀況,解疑釋惑,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

  『要解決現實問題,病急亂投醫、崇洋媚外是不行的。要把中國的事情搞清楚,把好脈,不接地氣不行啊!中國身體怎麼樣?是什麼體質?心裡要透亮透亮的。』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

  2.『去嘎查,路怎麼走?』

  3月5日下午,來自內蒙古代表團的吳雲波代表發言時,一開場就說道:『我們基層的牧民都很喜歡您,都為您點贊。』發言結束,他又補充了一句:『村民們發自內心地邀請您到嘎查看一看。』

  總書記笑著問:『去嘎查,路怎麼走?』

  『飛機、火車、汽車都可以。』聽到吳雲波這個籠統的答案,會場響起了一陣笑聲。

  『給我指指路。』總書記說。

  『從北京飛到科爾沁通遼機場,然後……我們可以接!』會場的笑聲更濃了。

  其實,習近平思慮的是遼闊草原上長久以來『出行難』的事:『通遼市區距離你們那兒有多遠,交通方便嗎?』

  『方便!坐車一個半小時就到了。』

  如果到嘎查,可以請總書記看什麼?吳雲波盤算了好多個點。

  『你們打算辦一個產業觀光旅游基地,主要是什麼形式的?』習近平對吳雲波說的發展項目頗感興趣。

  『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講話時,習近平強調說。

  3.『「饅頭辦」沒有了吧?』

  3月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河南代表團參加審議。

  『「饅頭辦」沒有了吧?』

  會場上,習近平這麼一問,全場都笑了。年輕的代表聽著名字有趣,上了年紀的代表大多吃過缺衣少糧的苦,對昔日的『饅頭辦』記憶猶新。大家紛紛答:『沒有了!』

  河南是糧食大省,是中國農業的縮影。將饅頭行業管起來的『饅頭辦』,折射的是『管』還是『放』的問題,背後更有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溫飽難題。習近平在審議時明確表示:

  『城鄉之間人纔、資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動越來越活躍。這是我看到的希望所在。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鼓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不僅本土大學生返鄉多了,很多海歸也到鄉村去尋找創業機會。』

  『隨著我們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開啟,鄉村振興的要素會更加活躍,那裡仍然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4.『這種現象是不能容忍的』

  3月8日,來自河南代表團的黃久生代表講述了一個『一支由貧困戶當主力的農民工建築隊』的故事。

  『有一家,三代七口人都在工地上。晏傳忠是這戶當家人,他對我說,「總書記十九大報告講了3個多小時,我是站著聽完報告的……」』

  黃久生抬高嗓門:『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說,總書記帶領我們脫貧致富了!』

  『你回去給這位同志轉達問候。』習近平親切地說。

  黃久生和他的建築隊來自大別山區。現場,習近平仔細盤點河南省的貧困縣集中地區:『有大別山區,還有太行山區、黃河灘區……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要再接再厲,咬定「兩不愁三保障」。』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如果降格以求,采取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糊弄脫貧,這種現象是不能容忍的。但同時,抬高扶貧標准、胡子眉毛一把抓,沒有輕重緩急,最後沒有履行承諾,這種現象也必須堅決杜絕……』

  5.『心無旁騖做實業,這纔是本分』

  『當時,怎麼起的這個名字?』 3月10日,習近平來到福建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這樣問道。

  『「安踏」的意思是「安心創業、踏實做人」。』安踏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丁世忠代表帶著濃重的福建口音回答,『我們由衷感到,「晉江經驗」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

  18年前,安踏剛剛起步,還是個小企業,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安踏關懷鼓勵的一幕幕場景令丁世忠記憶猶新。

  總書記專心聽著,不時點頭微笑。『我到省裡工作以後,多次到晉江做了調研,全省推進「晉江經驗」。』『應該說,「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習近平回憶說,當時有一位企業家,外國一家企業想用巨資買斷他,這位企業家幾個晚上沒睡著覺,賣不賣?最後說,不能賣。『這就是晉江精神。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纔是本分。』

  (文字:人民日報記者杜尚澤、張爍;整理李建廣、賈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