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感悟『國家賬本』的匠心:精打細算惠民生
2019-03-14 17:23:38 來源:文匯報  作者:樊麗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每年兩會,政府『錢袋子』裡的錢怎麼花,從來都是關注的焦點,今年亦不例外。

  『我們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也要打好「鐵算盤」,把該花的錢花好,花在刀刃上。』3月7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談財政收支平衡,這句形象的比喻迅速引來無數點贊。

  『鐵公雞』『鐵算盤』,讓人第一時間聯想到今年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幾道『減法』: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沈淀資金一律收回。

  據一些在現場的代表和委員回憶,政府工作報告中每每提到『減法』,臺下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大家心知肚明:政府給自己做『減法』,是為了給市場做『加法』。

  中國經濟不僅要『穩』,而且要繼續穩中向好,就必須引來『活水』,放水養魚。

  『活水』何來?這就需要政府精打『算盤』。減稅降費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用劉昆的原話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一年的減稅額達到這麼高』。而且,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的『主菜』,所有行業的稅負將只減不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即便是尋常百姓家,要打理好『錢袋子』,也是一門學問。錢越來越難掙,但家裡開支一樣不能少,怎麼辦?唯有精打細算。不該花的錢,不花;有些開支,得學會省著花,要有一文錢掰成兩半用的『智慧』;但在一些事關長遠發展的『投資』項目上,不僅一文都不能省,還要捨得投入——今天的投入,是為了能在明天過上更好的日子。

  政府的『錢袋子』,管理之道也是如此。財政部門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用政府收入的『減法』來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一言以蔽之,政府做好過『緊日子』的准備,主要是為了讓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當然,政府要打好『鐵算盤』,除了要科學編制預算,當前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預算的精細度上下功夫,從而更好地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用。

  記得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提案中就談到,算上今年,國家已經連續多年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4%以上,使得中國的教育水平大幅提昇。但是,如何更大發揮『4%』的效用,就涉及精細管理。比如,有的中小學每到暑假都刷牆搞裝修,大學有時『突擊』買儀器設備,主要考慮的是把『賬面上的經費』用掉,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浪費。

  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為中心,這不是一句空話。從今年出爐的『國家賬本』中,最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為與擔當。同時,打好『鐵算盤』,也對政府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