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內蒙古自治區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19歲那年,我來到了嘎查,沒想到,這一待就是45年。如果問我,『後悔嗎?』不後悔,一點也不後悔。我是『草原的兒子』,我的青春就應該留在這裡!

2018年,我當選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走進人民大會堂時,我的內心很感激,同時也感受到肩上沈甸甸的責任。

廷·巴特爾在駐地。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宋繼祥攝
45年前,我來到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看到牧民的生活條件,我都驚呆了,他們什麼東西都沒有,從棉襖上拽點棉花捻個捻兒,插在羊油裡面就成了燈。後來我當上嘎查長,嘎查的生產生活由我負責,我就想,我一定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那時候大家真的都很窮很窮,好多人問我,『你父親是廷懋將軍,有那麼多機會返城,你為什麼不走?』我能走嗎?不能呀!我走了的話,牧民的生活怎麼辦?我必須要留下來。我父親也很支持我,就這樣,我的根,紮在了草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加強,河湖治理得越來越好,草場上的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

廷·巴特爾和家人在一起。本人供圖
2003年,嘎查成立了股份制公司,發展鮮奶、風乾肉加工銷售以及生態養育、牧民之家游等產業,牧民的收入大大提昇。嘎查修了路、通了電、牧民們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子女們也都上了大學,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村』。
孩子們畢業回來了,我覺得我該退休了,但是牧民不願意讓我走。我想我們應該給有文化的年輕人機會,因為那是一種希望!
現在我們嘎查是兩個20多歲的大學生在主事,一個女孩,一個男孩,做得都很好。2017年嘎查被評為全國第二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06年,我那時是全國人大代表,在談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我就建議說,基層乾部一定要起到表率榜樣的作用。
1996年草場分到戶,那時草場已開始退化,我意識到必須立即保護草原,可當時很少有人能接受我的觀點,我就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於是,我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休養生息。第二年,我家打了9馬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親眼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輪牧。

廷·巴特爾在自家草場。本人供圖
草場植被恢復了,但草畜平衡問題還沒有解決。我發現,養1頭牛,4個蹄子踐踏草原;養5只羊,20個蹄子踐踏草原,而養1頭牛的效益又不低於5只羊,於是我提出『蹄腿理論』。
2002年的社員大會上,我提出要『少養精養』,這樣收入高,支出少,勞動強度低,生態還好,為了讓牧民信服,我抵押了我們家的全部財產。
2005年我家牧草返青期間,植被高度只有9厘米,蓋度也僅僅15%;2009年,植被的高度和蓋度已分別達到16厘米和35%!

我希望國家重視邊疆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和生活,對少數民族地區能有一些傾斜的政策和項目。
從內蒙古到新疆西藏,邊界線很長,冬天大雪春天大風,環境很惡劣。牧民是邊防守護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現在我們少數民族的子女上了學,不願意在這個地區呆了。為什麼不願意?誰都知道發達地區都在東部中部,那裡氣候很好,生活條件很好,誰不想要好的生活?所以希望國家可以在政策上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傾斜。


廷·巴特爾在自家草場。本人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構築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必須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我覺得總書記說的特別對,生態對於草原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是草原的孩子,我的根在這裡,牽掛在這裡,雖然我已經退休了,但只要有牧民來找我幫忙,我還是會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因為在我心中,每一位牧民,都是草原『貴族』!(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張瑞玲盧冠瓊宋繼祥實習記者宋天真虞芳瑜陸文煜趙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