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海外人士認為,中國脫貧成果顯著並惠及世界,脫貧經驗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具有啟示意義,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必將鼓舞全球減貧事業。(3月10日新華網)
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是舉世矚目的減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創造了人類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在世界樹立起了中國樣板,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事實就是最好的印證,數據就是最好的說明。來自世界銀行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資料顯示,1978年到2017年,中國經濟連續39年年均增速9.5%,在此過程中,中國7億多人口擺脫國際貧困線標准,對過去40年世界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前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評價中國扶貧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國際輿論認為,中國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規模的脫貧任務在世界上沒有先例,中國扶貧的溫暖故事和偉大壯舉,為全球范圍內消除貧困提交了可供借鑒的答卷。
精彩感人的中國減貧故事,既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為其他國家減貧發展提供了有益經驗和借鑒。『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纔能更美好。』在中國描畫的反貧困斗爭時代畫卷中從未缺過國際合作這一頁。實踐證明,中國在扶貧開發上的探索和經驗科學有效、針對性強,將扶貧經驗分享給全世界,讓世界人民有更多的經驗和思路去擺脫貧困,是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放眼現實,從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到推動農業和糧食安全;從支持健康和醫療衛生發展,到提供知識、資金、技術和人纔,中國不僅關注國內的貧困問題,也一直致力於參與人道主義項目,以中國扶貧經驗帶動當地發展實踐,幫助發展中國家減貧。誠如國外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在解決貧困問題上取得的顯著成效,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從全球背景來看,中國扶貧的努力對尋求擺脫貧困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具有巨大價值。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我們面臨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時間緊、任務重,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進軍號令,為打贏這場硬仗注入強大信心與力量。我們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廣大乾部群眾的團結奮斗,只要真抓實乾、齊心協力、盡銳出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就一定能夠攻克最後堡壘,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助力全球減貧事業上,也必將繼續展現出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作為貢獻,繼續為世界人民共享繁榮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南方網羅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