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地評線】穩增長防風險要求『政簡易從』
2019-03-12 19:39:32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政研室 李曉龍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政簡易從』四字格外引人注目。寥寥數字,字字千鈞,意味深長。當前我國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懮。要破解兩難多難問題增多的復雜局面,一個重要的舉措是不斷推動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和職能轉變,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放管服』改革,實現政簡易從,使規則簡約透明、監管有力有效,進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解紛挫銳,通簡致穩。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戰勝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必然之舉。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然而,我國有上億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只要市場主體有活力,就能增強內生發展動力、頂住經濟壓力。因此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這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而深化『放管服』改革,則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靈丹妙藥』。政府減權限權、放寬市場准入、加強公正監管、優化服務手段,增強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就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新活力,就能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最終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隨事立體,貴乎精要。作為『放管服』改革的『牛鼻子』,簡政放權貴在精簡行政流程、精准協同放權,使政府職能由過去以審批為主向以監管和服務為主轉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就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清理和規范各類行政許可、資質資格、中介服務等管理事項,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堅決克服『准入不准營』現象,使全流程審批時間大幅縮短。要持續壓縮負面清單事項,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要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開競爭性業務和競爭性環節價格,提高全融資市場國際化水平。要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公用事業領域改革,打破不合理壟斷,以競爭推動服務質量提昇。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微觀管理審批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及對市場資源和活動的直接配置、乾預,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更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各類市場主體就會更加活躍。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政務優化是簡政放權的最終目的和直接體現,貴在政府刀刃向內提質增效,以簡審批優服務便利投資興業。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通『信息孤島』,開展涉企事務智能化『不見面』審批,努力實現政務服務『一網可辦』。持續推進『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加強市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和集成服務,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平臺和村(社區)代辦點建設,努力實現政府服務『就近能辦、同城通辦、異地可辦』。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政務服務新模式,讓企業進一扇門,到一個窗,辦成一件事。推行行政許可標准化,持續精簡審批材料,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率。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清理『奇葩證明』,不讓繁瑣證明來回折騰企業和群眾,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工夫跑審批。

  簡除煩苛,禁察非法。只有把該管的管好管住,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纔能促進更大的『放』和更優的『服』。要改革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和公正監管制度,清除針對特定行業的不合理補貼政策,嚴厲查處濫收費用、強迫交易等行為。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跨部門聯合監管,推行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改革,優化環保、消防、稅務、市場監管等執法方式,對違法者依法嚴懲、對守法者無事不擾。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堅決治理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對監管者強監管、立規矩,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有效減少監管執法者的自由裁量權和尋租機會,堅決懲治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刁難企業和群眾等行為。加強監管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市場,破除壟斷,規范收費,切斷利益關聯。探索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包容審慎監管。切實將政府工作重點轉到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上來,用公正監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2019全國兩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