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近日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立德和創新成為他頻繁提到的關鍵詞,他認為,大學教育首先要做到立德樹人,同時要重視保護好青年人的創新意識,重視創新教育,搭建創新平臺,鼓勵創新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新華網毛嘉煒攝
以下是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目前,我國大學教育是否呈現出進一步國際化的趨勢?
沈滿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的國際化水平總體在持續上昇。比如,在教師隊伍國際化方面,已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有國外留學、訪學經歷;留學生方面,我國出國留學生和外國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已相當接近了。
主持人:寧波大學在國際化方面有哪些代表性、引領性、創新性的舉措?
沈滿洪:寧波大學在辦學國際化方面可以從三個維度來觀察。
一是學生的國際化。一方面,寧波大學招收了1800名來自122個國家的學歷留學生,生源既有東南亞的,又有歐美的,也有非洲的,各地都有。另一方面,中國學生的國際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寧波大學有社會捐贈的六個出國交流學習基金,支持學生如願出國交流。
二是教師的國際化。一方面,政府和學校資助教師出國學習、做訪問學者,另一方面,大力引進海外教師。
三是平臺的國際化。寧波大學已有兩個『111引智基地』;搭建了兩所創新性的國際化學院,一所是和法國合作的非獨立法人二級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另一所是2018年成立的國際化示范學院,食品與藥學學院;建設有兩個孔子學院。這些平臺使教師、學生擁有更多參與國際化人纔培養、科學研究的機會。
主持人:您覺得當代青年,有哪些時代特征?
沈滿洪:當代青年開始擁有了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前提就是懷疑,就是批判,如果沒有懷疑和批判,創新意識就無從談起。
雖然他們有的時候顯得有些叛逆,但請不要責怪,這種個性不是缺點,是他的特點。
這種品質恰恰是我國現在最需要的,尤其在向現代化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特別要保護這種創新的特質和意識。保護這種特質的同時,就保護了創新的特質。
主持人:您認為,高校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纔?寧波大學是怎麼做的?
沈滿洪:『培養什麼人』既有一般性要求,又有每個區域、每所大學的特質。在我看來,有三個方面特別重要:
第一,立德樹人,首先強調『德』的培養。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每個地方、每個學校也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內涵。
寧波大學是一個僑資大學,是由包玉剛先生等共同捐資建設起來的,在寧波大學,感恩文化比其他一些學校更發達。
第二,創新創業。寧波大學始終把創新創業作為一種教育特色、一種核心素質。既教他學會學習,又教他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
第三,身心健康。現在,大學生群體心理問題不可小覷,寧波大學學生總體狀況不錯。我期待,寧波大學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是健康的、快樂的、陽光的。健康是1,其餘都是0,希望每個學生首先擁有這個1,再把一系列的素質作為0,一個一個加上去。
主持人: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育中,企業與學校各自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沈滿洪: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主要優勢是創新的理論、創新的知識、創新的方法,這些責任毫無疑問應該由學校承擔。企業主要要承擔的是創新的實踐、創新的平臺、創新的機會等等,這些方面企業具有比較優勢。兩者優勢互補,創新創業人纔就會滾滾而來。
寧波大學在創新創業人纔培養中,一方面,挖掘校內潛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搭建創新創業園區等平臺,讓學生有機會進入到這些實驗室、學院、平臺中,有動手機會、模擬機會。另一方面,動員浙江寧波的企業,讓學生到企業參加實訓,或者把企業家請到學校,做學生的創業導師、實踐導師。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在地方高校中,寧波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是走在前列的。(文字:馬江剪輯:馬江攝影:毛嘉煒攝像:陳揚張翔潘越導播:潘彤主持: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