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兩會召開期間,本網和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共同策劃『融融看兩會』系列節目,我們將把兩會的新鮮資訊及時呈現給兩岸網友,接下來,就跟隨『融融』的腳步一起走進兩會吧。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中國臺灣網尹賽楠攝)
中國臺灣網3月10日北京訊 『「落花生」的精神並非用來炫耀的光環,它更像一面鏡子。讓我時刻警醒自己,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著鏡頭,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許沛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若非在采訪前就翻閱了無數文獻資料,記者怎樣也不會想到,面前的她,竟與那篇耳熟能詳的《落花生》有著如此無法割捨的情緣。
許沛的曾祖父許南英是清代著名詩人和愛國將領,1895年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了日本。當時,許南英曾率軍抵抗日本侵略者,直到日軍佔領臺南城前的最後一刻,他纔在當地漁民的幫助下,被迫離開臺灣來到大陸。許沛的祖父許贊牂是許南英的第三子,四子許贊?即許沛的叔公就是著名作家許地山。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纔知道。』幼年時的許沛,就是在《落花生》的故事中長大的。『不圖虛名,默默奉獻,這就是許家人的堅持。』
2008年,46歲的許沛第一次回到了臺灣,踏上祖輩們生活過的故土,許沛的內心百感交集。『2007年,我的父親離開了人間,他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回到當時曾祖父生活過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那一刻,我終於完成了父親的心願。』
看著家鄉的一草一木,許沛的眼前仿佛浮現出當時父輩們在這裡吟詩、作畫、生活、嬉鬧的情景,眼淚霎時間湧出。『兩岸分隔的太久了,作為一名臺籍同胞,我真的希望臺灣能夠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能夠與祖國大陸一同發展、壯大,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作為重慶市臺聯會長,同時又兼任全國臺聯副會長,許沛時常奔走於大陸與臺灣之間,做對推動兩岸交流有益的事。『兩岸同胞的身體裡,都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讓兩岸同胞了解大陸釋放出的最大善意,將祖輩們愛國愛鄉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是臺聯的職責所在。』
近年來,許沛積極推動渝臺經貿文化交流,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特別是推動渝臺基層組織之間的交流交往。『重慶與臺灣之間,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因此兩地之間的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礙。』從全國臺聯夏令營重慶分營,到『孔子行腳活動』,再到同名鄉鎮村聯誼活動,渝臺之間的交流合作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多做促進兩岸交流,促進民心融合的工作,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大陸的政治制度,了解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的種種好處,讓兩岸關系好,臺灣纔會好的觀念深入臺灣民心,讓島內民眾從民進黨當局不切實際的宣傳中覺醒,加入到祖國統一的進程中來,也是對「落花生」精神的最好詮釋。』
『我的老家在臺南,堂兄堂姐依然在那邊生活。因為工作的關系,我經常頻繁往來於兩岸之間,在與哥哥姐姐的交談中,我發覺包括他們在內的很多臺灣南部民眾對於大陸依然不夠了解。』為了增進臺灣中南部基層民眾與大陸之間的情感聯結,許沛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了向臺灣高雄市贈送兩只大熊貓等多個涉臺建議。
『在與臺灣同胞的接觸與交流中,我發現大陸贈送臺灣的兩只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備受臺灣民眾的關注和喜愛。那麼我也相信,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在高雄安家後,同樣能夠拉近南臺灣與大陸之間的距離。』說到這裡,許沛笑著告訴記者,『名字我都想好了,一只叫「熊雄」,另一只叫「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