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民之所盼我之所呼——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場大會發言側記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熊爭艷
10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15位委員圍繞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作大會發言。
會議開始前,張海迪委員坐著輪椅『走』上主席臺。
『20多年來,我和福利保障界的委員們,為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為了讓他們生活更美好,提出了很多建議,努力盡到政協委員的職責。』
1998年至今,張海迪已連任五屆全國政協委員,這是她第二次作大會發言。
『我深知這是黨和人民的信任,更是沈甸甸的責任。』張海迪委員講述了自己去年春節前去河南駐馬店調研的情況,呼吁加快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幫助2500多萬重度殘疾人。
這是人民政協特有的一種方式——政協大會邀請來自各族各界各黨派團體的委員,登上人民大會堂講臺,就國計民生暢所欲言。這是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重要平臺,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行使權利的重要形式。
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過去一年,亮眼的民生成績單引人注目。
放眼未來,如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每個家庭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變老。』陳百靈委員說,應針對不同養老需求,靶向服務,重點解決好以照護為主的基本養老服務。
高小玫委員代表民革中央發言時說,面對育兒社會焦慮,不僅要補托育服務短板,更應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民之所盼,我之所呼。『家庭醫生』『快遞小哥』……社會跳動的脈搏,第一時間化作委員們建言資政的關鍵詞。
為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送醫送藥上門——這幾年,在北京石景山八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的諾敏委員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要說累不累?確實很累,但是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和滿意,我們由衷感到了工作的價值。』
有快遞小哥統計,每天要走10多公裡路,打100多個電話,爬1000多級臺階,『風裡來、雨裡去,忙得兩腳不沾地』是日常生活寫照。徐曉委員代表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發言時說,要讓大家身邊的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職業上有奔頭、在生活上有盼頭,讓他們在城裡多一點『家』的感覺。
民生小事關乎國家大事。委員們圍繞一個個社會熱點話題,察實情、建實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落實好「穩就業」任務,要聚焦結構性就業壓力,關注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增強政策的針對性。』
『優秀文化產品,既是文化自信的成果體現,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載體與土壤。』
……
會場上,2000多名政協委員凝神傾聽,不時記錄。
會議結束,委員們邊走出會場邊交流感想。來自致公黨的王國海委員說:『今天的發言很接地氣。偉大事業都成於實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我們加油乾!』